但撤出的泗水与九江之地,却留下了易十七“九江兵暴”的部队,这些人本来就是楚人,攻击外来的齐军,根本不用演,全部本色上阵。
这些人在游击战神易十七的指挥下,对付“添油战术”的齐军,打得不要太顺手,齐军就在这一场场疲于应付的战斗中,焦头烂额,实力渐消。
齐军一点一点陷入了南方泥潭,间接上也掏空了齐国本土的防守兵力,在不知不觉中,齐国将举国重心全部南移。
甚至临淄之民也在热烈讨论着南征计划,兴致勃勃地吹嘘着齐国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对外用兵。
而这,正中汉王俱酒的调虎离山之计,齐国这座糟朽的大厦,已经不堪一击了……
对于齐国,俱酒先放在一边,他此刻的重心,全部盯在宛城战场之上,楚汉两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堆积了一百一十余万重兵。
而两国的援兵仍在源源不断地涌向战场,包括千里奔袭的汉国两大骑兵:公子信的雁门骑兵和端木伯御的朔方骑兵,参战兵力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汉王俱酒看问题的眼光与众不同,对于御驾亲征的楚王熊商,俱酒始终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插标卖首之辈耳,不值一哂!
在这场战国终局之战中,他始终关注着一个特殊人物——赵雍!
能够导致汉国五虎上将三战晋阳、三大巨头再战宛城,俱酒对历史上的赵武灵王,已经不再视为对头死敌,而生惺惺相惜之感。
俱酒知道,赵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人杰,而自己则是各种BUFF叠加之下的幸运儿。
平心而论,如果没有各种来自后世的外力加持,俱酒与赵雍平等地来一场对决,恐怕不是赵雍的对手。
此刻的宛城战场之上,赵雍是一枚活子,有此人在,战局就会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化。
没有赵雍,很重要!
这样百年不遇,千年罕见的人杰,是不是一定要置之死地呢?
汉王命人将关押在长安牢中的肥义押来,亲自与其对话。
肥义自从晋阳之败以后,誓死不降。
当初诈死的赵雍人头送到长安,汉王同样让人持与肥义观看,并劝其归降。
不知道肥义从哪里发现了端倪,反正他没哭,也没说话,更没投降。
小主,
这说明,肥义知道赵雍是在诈死,说不定还怀着一颗兴奋的心,看着公子雍演一出翻天覆地的好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