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请祖师再传《仁义》

于是最初的官职诞生了,先民们产生了分工,同时这种分工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各个部落有各自的独特文化和制度。

但是等到更为庞大的自然灾害到来以后,先民们发现仅靠各个部落自己发展自己,遇到大事依靠部落共主调度,并不能很好地抵御自然灾害,引导人们安居乐业。

所以比部落共主更加集权的王,诞生了,最后形成了夏朝的家天下。

在武界的帮助下,夏朝鼎立,从此以后每一任夏后,都要在上任后推行一项在自己执政生涯内会一直推行的国策,或是挖掘运河,或是修整平原。

然而人心终究是自私的,没有永远为了族群发展着想的夏后。

当得到了冥界支持的商抓住夏的破绽,成为中原共主以后,他们有限地承认了私有制,用更为先进一些的生产方式发展着时代,伴随着奴隶的血祭和血汗,先民们的物产越来越丰富。

等到凤鸣岐山之时,商的生产方式再次落后,恐怖的血祭也没有办法约束人心丧乱,这才有了我周天师东进,借助天界之威拨乱反正,又有了分封制集各家诸侯之力拓展天下。

每一次的朝代更替,都离不开制度失效,人心丧乱,最后拨乱反正。

你觉得,我看不到这些吗?

我对外人说,我最为推崇周礼,带着我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告诉那些心里明明已经知道这个世道已经礼崩乐坏,却心中依然觉得自己,自己的后代依然可以成为人上人的诸侯们,我告诉他们我也推崇周礼,并且致力于让周重新回归到那个年代。

我将我的弟子们推上各国的高位,但是我的弟子里面,也有颜回,子路,子贡,冉雍这些来自平民和贱民群体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用先周最强调的身份政治,将我那些不那么够身份的弟子们,挤进了士人之中,你说我是为了什么?”

听到孔子的提问,周余臣想答,却发现自己答不上。

“无非一念救苍生罢了,仁义从来不是什么力量,而是一种仁慈。我只是不想百姓们在这动荡的乱世中受苦,想要重整这个乱世罢了。

如果礼的力量可以规训这个世道,我就推崇礼,如果礼的力量不能规训这个世道,我就打着礼的旗号去创造新的礼。

所谓的力量,不过是我在追求改变这个世道时,得到的副产品罢了。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儒者,从来不应该是追求力量的,他要追求的是仁义,是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安康和幸福。

如果是为了仁义,如同我可以篡改《周礼》,删减《诗经》一样,我并不介意我的经典被后人曲解传播。

一个真正的儒者,就应该明白墨守成规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怀有一颗仁义之心,带着扬弃的创新精神,那么他就是我的传人。

你让我传下《仁义》?可是我该怎么传下?

既然《仁义》失传了,那么就代表到了后世《仁义》已经不是它该有的样子,成为了需要被真正儒者扬弃的东西,如此我该将它传下吗?”

周余臣依然答不上来!

而孔子似乎也没有非要难为周余臣的样子,虽然他无法传下《仁义》,但是他还是可以给自己的传人一些建议。

“我知道,你想要的不是《仁义》,而是力量。但是力量这种东西,从来不是传授而来的,它来自你的心。

你究竟多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究竟能够为改变这个世界付出什么代价?

力量,不过是你改变世界时,世界的反馈罢了。

你得到的力量越强,就代表着你改变世界得越深,同时,你也将受到世界更强烈的反馈。

而你准备好了吗?”

孔子说完,他的身形突然开始虚幻起来。

“哦,时间要到了,偶尔跃出河流的鱼,终归是要回归河流的。我的传人,别忘了,无论如何你终究是这个世界诞生的生灵,在试图超脱这个世界,摆脱自己的所有执念以前,至少你要参与到自己的执念当中。

《仁义》什么的,既然失传了,就让它失传吧!

唔,或许失传的不过是《仁义》,我的仁义应该是有人继承才对。”

孔子彻底消失了,他的话语在空中飘荡,下一刻周余臣也发现自己的身影开始虚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