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请祖师再传《仁义》

(本章推荐bgm:嗵嗵——DOUDOU)

恍惚间,周余臣来到了一座高高的土台前,那是一座由三层黄土堆积而成的圆形祭台,每一层都有九层台阶。

明明是由黄土堆叠出来的东西,夯土缝隙间隐约可见细碎贝壳镶嵌的云雷纹居然也散发出金属冷光,在暮色中泛起青铜般的幽蓝

在祭台最下面的最外围的,是阶级最低的国人,随后是士人围着跪坐在低于祭台的一圈土地边缘,他们的身后树立着的是一根根深红色木杆,投下的阴影如同浸血的蛛网,将层层深红色帷幔笼罩的祭台割裂成斑驳的光块。

第一层祭台上,跪坐着的是镐京的卿大夫。

第二层祭台上,跪坐着的是周人分封的诸侯王们,以及一些代表着诸侯王观礼的卿大夫。

而第三层的祭台上,摆放着青铜浇筑而成的禁台,上面摆放着祭天用的鬯酒、三牲和玉帛。

每一个圆台的边缘,都放置着用以外祀,燃烧照明的柴坛,柴燎的燃料是松木,柴坛爆裂的松脂噼啪作响,裹挟着玉帛焚烧时特有的乳香焦苦,给这个被火光熏得暖洋洋的祭台,盖上了一层冷冽寒素。

突然,因为盘踞了太多的人,导致祭台一直充斥着窃窃私语的低鸣消失了。

原来此时年幼的天子正由叔父周公领着,在召公的陪伴下,一步步地从帷幔外走来,一步步地踏上了三层的祭台。

伴随着周天子的前进,每一个人都低下了自己的头表示臣服。

终于,周天子抵达了祭祀的禁台前,不过因为此时天子年幼,并不能负担祭祀时的动作礼仪,接下来的祭祀将由周公代劳。

伴随着召公低沉通透的祭祀祈祷声,周公开始进行着祭祀上天的礼仪。

“皇天上帝,监观四方,惟德是辅。

我周受命,奄有四海,承天之休。

昔我文王,克明德慎罚,以服事殷。

天命靡常,惟德是依。

今我小子,嗣守文武之业,夙夜祗惧,不敢荒宁。

敬天之威,以保我民,以承天休。

惟天其佑我周,永绥四方,风雨以时,庶物咸亨。

……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

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土,伏惟尚飨。”

在祭祀中,周公向上天报告了自己想要建立新的礼仪推行德治的请求,阐述了自己对于周礼的构想。

当最后一段祭词结束,十二枚玉磬应声而鸣。

周公捧起鬯酒,将酒液倒入禁台之上,暗金色的液体在青铜表面凝结成蛛网状的细流。

仿佛是上天接收到了周公的请求一般,燔祭的柴坛突然爆开了一团团火星,惊飞了一圈圈盘踞在帷幔上的乌鸦。

海量黑羽掠动的气流冲过编钟架时,撞得一枚枚甬钟微微震颤,尚未奏响便已发出细若游丝的嗡鸣。

这像是一个开关,随后数百名乐师奏响《大韶》,编钟、编磬、琴、瑟、笙、箫、鼓齐齐奏响,八佾舞队开始起舞。

无论如何,在场的所有诸侯卿大夫士族们都知道,从今以后在这中原大地上,一种有别于商制的新制度将要开始了。

“很震撼吧?这是周公定下周礼的那一天。”突然,周余臣的身后传来了一道声音。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周余臣猛的受到了惊吓,当他转身后却发现身后是一个身材高大魁梧,额头宽阔突出,目光如炬,有着浓密胡须的中年男人。

这是?这是……这是自己的祖师孔子啊。

作为儒教全力培养的第一代仁义礼智信小队,周余臣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儒教的圣子,喊先圣孔子一声祖师还真没问题。

可是在周公的时代,为什么会有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