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四子的才情风华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976 字 4个月前

2013年9月19日,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一场拍卖活动,当天一幅唐伯虎的《庐山观瀑图》以5.9亿美元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36亿元。

2023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展出了唐伯虎行书《落花诗册》,该博物馆对这幅作品给出了13亿美元的估价,折合人民币近100亿元,而唐寅的《庐山观瀑图》价格远超同时代的文徵明,其一幅立轴《庐山观瀑图》以3亿美元起拍,经过120轮叫价,最终以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9亿元)成交。

“吴中四才子”,唐伯虎以诗、书、画闻名;祝枝山擅长诗文与书法,其狂草备受赞誉;文征明则是诗、文、书、画无一不绝,被称为“四绝”。而徐祯卿以诗歌见长。

祝允明(1461 年 -1527 年 ),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相奇特,他常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是明代着名书法家。

他科举仕途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 年)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其子祝续在前一科中进士后,他便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于正德九年(1514 年),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 年),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枝山(祝允明)卒于嘉靖五年(1526年),享年六十七岁。

祝允明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漫。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明代顾璘评价他的书学“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一朝书品,不知合置谁左” 。王世贞则称“吴中如徐博士昌谷诗,祝京兆希哲书,沈山人启南画,足称国朝三绝”。他擅长诗文,专攻书法,尤以草书成就最高,当时有“唐画祝字”的说法。

文徵明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出生,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东北部)一个仕宦之家。其家世可追溯至汉代成都太守文翁,家族在祖父文洪之前多为武官,自文洪起开始业儒重文,并形成推崇文章气节的家风。

文徵明三岁时便随家去了温州,他开蒙极晚。七岁才能站立,母亲祁氏逝世,他由外祖母、母舅等抚养。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十一岁的文徵明方能清晰开口说话,随后被送到私塾学习。两年后,他开始显露出聪明才智,热爱古文,有时一日能记诵数百千言。十六岁时,文徵明从父亲任所返回苏州居住,因其出色的古文功底,结识了比他大十多岁的祝允明和与他同辈的唐寅,还跟随都穆学诗。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十九岁的文徵明进入苏州官学读书,成为一名诸生。这年年中,他首次参加苏州的岁试,却因书法不佳被宗师列为三等,受此刺激,他开始精研书法,临摹大量前辈墨迹。

在科考主流为八股文的背景下,他与祝允明、都穆、唐寅、杭濂等共同倡导古文辞,时常一起交流探讨书中疑义。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文徵明前往滁州看望父亲文林,并结识了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后拜其为师学习书法。李应祯看出他在书法上的潜力,将自己的心得和笔法传授给他,并告诫他书法不可死随古人,要避免“聪达者病于新巧”和“笃古者泥于规模”这两种倾向,这番教导对文徵明影响深远。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通过父亲的关系,文徵明得以拜史鉴、赵宽二位硕儒为师,在高师指导下,他的诗文更加规矩有法。同年,受父母之命,二十三岁的文徵明娶昆山县吴愈第三女为妻,两年后二人育有一子,取名重金(早夭)。

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文徵明遵从父命跟随吴宽学习,吴宽传授他作古文的方法,并常在公卿间赞许他的才华。也是在这一年,他开始跟沈周学画,沈周对他器重喜爱,评价颇高。

这年秋天,文徵明首次前往应天府(今南京)参加乡试,未能中举。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因博古善议论,熟知元、明朝旧事,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一同被称为“吴中四才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文徵明第二次赴南京应试,同行者有顾兰、唐寅,但放榜时只有他未考中,很幸运没有受牵连。次年,唐寅因徐经科场案牵累下狱10个月,罢黜为吏后回到家乡,和妻子矛盾重重,妻子离他而去。唐寅不久出游,将家事托付给文徵明。

六月,父亲文林病逝于温州,文徵明携医前往,却在抵达时父亲已去世三日。他拒绝了众人筹集为父亲办丧的财物,亲自将父亲灵柩运送回家乡。此后两年,他在为父亲守丧和读书中度过。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继母命他与长兄分家析居,由于不擅经营,文徵明的生活逐渐陷入困境。生活的不如意让他倍感悲凉,作《风木图》及诗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唐寅归家后心态大变,任达自放,纸醉金迷。文徵明多次规劝他不可颓废,却几乎导致二人失和。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四月,文徵明参与修撰的《姑苏志》告成。同年,沈周将自己临摹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赠给他。次年,其兄文徵静遇到难事,文徵明千方百计为兄解难,数月时间废寝忘食,终得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