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停稳后,有人提包拿东西,有人去其他车前和认识的人通气,还有的啃着包子垫巴几口。

“吃过饭了么?”带队大姐递给江云杪一块小蛋糕。

“谢谢,吃过了。”江云杪说道,“韩姐,我能这么叫你么?我看他们都这么说。”

带队大姐说道:“当然可以,不过我和你妈妈估计差不多大,我儿子上高一了。”

江云杪笑道:“没事,叫姐挺好。”

“韩姐,别的公司也是编辑出外采么?我还以为记者是记者,编辑是编辑呢?”

韩姐笑道:“那你认为记者和编辑的区别是啥?”

江云杪想了想:“记者主外,编辑主内吧?”

“按照岗位设置是这样。”韩姐耐心解释道:“像专业的新闻机构肯定能做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京城晚报这种,编辑写稿,记者提供素材,他们这种出稿量大,鸡零狗碎的都得凑一盘,养得起记者。”

“但是像咱们,还有网易,搜狐这种,一部分新闻是靠外部提供和整理,只有特别报道的会出外采,不算多,一般都是大家串着来,编辑也就当记者用了。”

“算是固定排班吧,其实也挺好,有时候坐办公室久了,出来透透气反而舒服。”

江云杪感觉学到不少:“韩姐,你对报刊的工作也都很熟悉啊!”

韩姐笑道:“干了二十来年了,肯定熟悉。我之前就在报刊,后来到的咱们这。”

“其实分工太明确也不好,我在报刊做编辑的时候,记者采访素材用不了的多了去了,不是不够就是没什么新意,有时候啊,都得昧着良心编一点……”

江云杪和韩姐请教着出外采的经验,现在是等着排队入场时间,韩姐也乐于传授,甚至会讲一些外采趣事。

过了十五分钟左右,大礼堂的门开了,清华的志愿者和老师们,站在门口拿着喇叭喊道:

“欢迎社会各界媒体记者朋友,从百忙之中赶来。”

“请各位拿着媒体证,排成两队,有序进入。”

韩姐喊道:“走吧,入场了,大家把设备背好,锁好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