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不怕死的和怕死的!

黎城县彻底被惊醒!

疯狂飞逝的电波同样将潞城、涉城两地日军最高指挥官从温暖的被窝里赶出来。

“八嘎!该死的中国人,他们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胆子?”108师团师团长下熊元拿着师团部急送来的黎城方面的求救电文,不可思议的睁大了眼睛。

如果他记忆没出错的话,自从第五师团攻克晋省省会原城之后,中方就一直节节败退,再也没有动用大规模部队对帝国已占领的城市进行反攻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躲在山路崎岖的大山里,时不时跳出来给帝国添堵。

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帝国军队只要占领了城市和交通线,不断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没有补给的情况下,那些中国军队最终只会困死在大山里。

这是有先例的,比如在东北,所有的物资补给都牢牢掌握在关东军手里,冬季极度寒冷的天气和再也无法提供充足食物的山林,不仅会让人在绝望中死亡,更会失去斗志和决心,这也是中国反抗军最终在东北形成不了气候的原因。

进入晋省的几大帝国师团都是秉承着这样的战术,暂且放弃对躲入大山的中国军队进行追击,致力于占领县城和重要交通线,而第108师团则是负责打通HD至长治的交通线,迂回至晋省另一重城临汾之西,为彻底攻占晋东做最后准备。

没错,原城会战失利后,晋省政府和战区司令部都迁入临汾做最后抵抗,而日本华北方面军自然不会任由中国军队站稳脚跟进行反抗,况且晋东之侧既是关东大地,攻克那里便可西进河套,西南威胁川省,南则可进入华中,到那时,日本两大方面军可将大半个中国横扫。

日本人的战略设想的很完美,在曾经的时空中差一点点就成功了,因为晋东,远比他们想象的要硬的多。

正因为这样的战略,所以108师团才在黎城、潞城两城囤积大量军需和粮食,而连下熊元这个中将师团长都在一线。

可让这位小熊,不,是圆熊中将师团长没想到的是,这物资刚囤积的差不多,中国人就像嗅到血腥味儿的鬣狗,围了上来。

不,不是鬣狗,是该死的中国土狗,他们除了会虚张声势,还会干什么?帝国大军一出,一个步兵师又怎样?还不是如同土鸡瓦狗一般?

“命令木川大队,立刻整队,准备增援黎城!通知涉城的西尾大队,出兵增援!”下熊元不假思索的下令。

“师团长阁下,是不是得提防其中有诈?”亲自拿着电报送过来的大佐参谋长警惕的提醒自己上司。

“铃木君,那你认为,我们是该坐等崎良大队全军覆没,还是坐看着帝国辎重被中国人付之一炬?”下熊元冷冷的瞥了一眼自己的副手。

在日本陆军序列中,参谋长这个角色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因为其军衔要比军事主官低了两级,像在师团一级,师团长是中将,参谋长却只是大佐,旅团级则只是个小小中佐,别说和军事主官掰手腕了,师团参谋长甚至连师团下属的两个旅团长都不如,唯一让人想坐上这个位置的理由,或许就是其属于晋升的一道阶梯。

所以,大部分参谋长都很老实,镀金就完了!这几乎也是日本陆军序列中的一个潜规则。

可108师团的这位却不,一向活跃的不行,啥事儿不逼叨几句仿佛他这个师团参谋长就白当了一样。

若真是自己小弟,下熊元估计也就忍了,但这位真不是,是从第8师团下来镀金的,据说不用一年就要回第8师团担任少将旅团长。

是的,108师团属于特设师团,从建立之初,就是第8师团的预备师团,这也属于日本陆军的一个特色,比如第五师团的预备师团叫105师团,上次原城会战之所以第五师团那般牛逼一一个师团之力就高歌猛进,那是把自己的预备师团105师团也加上了,几乎是两个师团接近7万人大军。

没这兵力,板垣那个铁头再硬,也要晋省撞个头破血流,那里好歹有超过20万中国大军。

本就心内焦虑,又听这货极为惹人不喜的来了句‘小心有诈’,咋的,就你是大聪明呢?下熊元没当场给他个大嘴巴子那都是很克制了,语气焉能有好的?

一句话堵得日本陆军大佐再也没多说一个字。

下熊元把理由都说完了,一个拥有1300人的步兵大队不可能被放弃,花费近两周囤积的大量辎重也不可能被放弃,出兵增援是唯一选择。

而下熊元也不是笨蛋,潞城虽然有接近一个步兵联队的兵力,但也没有说一股脑的全派出去,只派一个步兵大队,再加上涉城那边派出的兵力,左右夹击外加上黎城里的一个步兵大队配合,别说一个中国步兵师,来两个都有一战之力。

“不过,铃木君你说的也有道理,如果中国人在半路据险而守阻击我援军,或许会拖延我方增援速度。”下熊元见大聪明服软,也放缓语气。“这样吧!命令师团战车大队派出一个战车小队,炮兵联队派出一个炮兵中队,骑兵联队派一个骑兵中队为他们做尖兵!命令各部,集结完毕后立刻出发,不得拖延!”

小主,

“师团长英明!”日本陆军大佐重重点头。

小小潞城中,94式装甲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撕破宁静的夜空,战马的马蹄声、队列齐整而沉重的脚步声此起彼伏,不明所以的中国人躲在家中大气也不敢出,不知道日本人这又是发了哪门子疯。

但躲在城门附近一座二层小楼里的一名中年商人,脸上却如释重负。

潞城的日军,终于动了,看其规模,绝不会少于一个步兵大队。

他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一道电波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