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田野流金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621 字 4个月前

“罪、小民多谢、多谢唐公仁义恩典!”

柳仲礼听到这话后,神情又是几作变幻,旋即便又一脸激动、语调哽咽的叩拜说道,这才又站起身来在前方带路,向着自己家行去。

柳仲礼的庄园位于郡城西南处不远的位置,水陆交通都很便利,环境也很清静宜居,可见在挑选的时候也是用了心。

整座庄园建筑加上耕地与桑田等等,约莫有十几顷的面积,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土地多是平坦肥沃的水浇地,加上陂塬长势颇佳的几十株桑树,有此优渥的耕织基础,养活一两百人那是绝不在话下。

因有亲兵先一步入此巡视警戒,当唐公仪驾抵达此间的时候,柳仲礼一家人都已经在庄前站立相迎了。户中男女三十几人,除了柳仲礼的妻儿兄弟等亲属之外,还有二十多个士伍男女,这家庭成员数量倒是跟李泰初入关中时差不多。

所以古代尤其是中古时代说某些人家家道中落、背井离乡,倒也不是真的已经穷到精光,真正的赤贫之家连获得一个籍民户口、做个自耕农都困难至极,更不要说什么飞黄腾达。

实现阶级跨越比较靠谱的方法就是凭着年少力壮和一腔勇气,投身豪强之家做个苍头家奴,混到北齐刘桃枝那种地步就可以称得上是绝对的人生赢家了。

李泰对柳家人口倒是不怎么感兴趣,沿途便一直在询问柳仲礼这座庄园的经营细节。

柳仲礼对此也不敢有所隐瞒,详细介绍道:“得益唐公治水利耕,库利川两岸多成肥田,一岁勤耕细作,亩收粟可达两石有余,收菽则可三石。寒家拥田近九顷,扣除粮种并人畜食料,岁终仍可盈收七百石有余。积粮备荒两百石,余者尽可输官,可得盐引短则二百斤、长则百十斤,入市沽之,又可得利折粟百余石……”

陕北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乃是小米、高粱与各种豆类,柳仲礼一家人口三十多,还有饲养的牛马数头,每年自家消耗粮食估计就得上千石,再扣除作物种子等消耗,九顷田地每年还能盈收七百石,这样的收成那是非常不错了,基本上是耕作三年便可有两年积储。

小主,

古书讲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技术和亩产量也在提升。再加上柳仲礼一家并不是寻常的自耕农,其部曲乃是隐户,有劳力而无租调,有这样的收成也算是比较正常的水平。

盐引分为长引和短引,是以运输销售的距离区分,能运的远那自然价格和利润更高,反之则就低。但也并不是所有人获得盐引后都会去提盐销售,像柳仲礼家搞个百十斤的盐引根本就不够折腾的,所以不如干脆直接卖给那些大盐商们,如此也是一份收入。

但柳家这座庄园显然不只是单纯的种田,就李泰所见的范围便有十数顷之多,除了那将近九顷的耕地之外,还有数顷桑田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