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区域相对比较破败,解放前是流民,破落户,叫花子聚集地,直到现今也是最贫穷那帮人居住地。
杨明只听原房主说老木匠姓于,具体叫什么名字他也不知道。连续问了好几个人,终于打听出来了具体居住胡同。
寻觅着到于木匠家杂院,杨明发现这个所谓的院子那叫一个挤,小小的院子里盖了杂七杂八好几间防震棚,过道都需要侧身通过。
于家在院子最里面一小间居住。七八平米屋子两张高低床,中间还拉了个帘子,屋外自建一牛毛毡屋顶的小厨房。
于木匠年纪快七十了,身体倒是不错,听了杨明来意,他蹲下来,掏出烟袋锅子抽起来。
杨明看他抽烟袋很惊奇,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见到。
于木匠儿子五十岁左右,见父亲光抽烟不接腔,就说“人小伙来半天了,您倒是说句话,行就行,不行别耽误人再寻。”
于老头随手在地面上磕磕烟袋锅,不顾儿媳妇鄙夷眼神,重新装一锅点上,慢条斯理说:“听你意思,修理是要不少时间才行,我老了,几十年没摸过那些老家什了,一时手生,恐怕还要延长时间,您说个价,我合计合计。”
一听老头说价格,他儿子,儿媳,连屋外三十岁左右孙子都挺起耳朵仔细倾听。
杨明琢磨一下,抬头:“老爷子,其实具体我也不知道怎么给您报价,那些东西不少,品相基本都残缺不全,我有两个想法,一是每天给您五块钱,管饭。另一个是包给您……三百块钱,您觉得怎样?”。
“三百块,行,行,去吧爸,不行于海也跟你一起去,反正他在单位也是混,就让他请假跟你去”他儿媳急忙说道。
“他去弄啥?整天游手好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会干啥”老头瞅了屋外孙子一眼,磕磕烟袋锅,放起来冲杨明道:“我要先去看看,要是接了,你就随便给我找个地方,一天管三顿饭,四百块钱工费,你觉得要是能接受,我这就准备准备跟你过去。”
杨明拉着老于头和半车木匠工具,回到了仓库。老头看了一圈,又到木头堆里挑挑拣拣,起身拍拍手说道:“都是好料子,可惜成套的不多,要是重新整修,怕是要毁掉一部分配对”
杨明一听,笑着说:“只要能修好,毁掉就毁掉吧,反正这些本就是不全的”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