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们都沉默了,这就是事实,大明朝正在每天发生的事情。
如今,士绅们多数都是家里有人考取了功名,当了文官了。然后利用文官的权力,做寻租性地主,去迫害、侵夺经营性的地主和自耕农、小工商主。
辛弃疾要辞去杭州知府,他弟弟赶紧跑来找他,说咱家还没有买地呢,你不能辞职。怎么也得先买几千倾良田才能辞职。
可见这种事情,古已有之,历朝历代都不是新鲜事。
如今的大明,没有文官做后台,想靠着经营发家致富,已经是痴人说梦了。
此时经营性的地主、工商业主已经被吃干净了。大明各个城市工商业萧条,街面都是倒闭的店铺。
而朝廷的税基正是经营性的地主和工商业主、自耕农、小手工业者。他们纷纷破产,税就收不上来了。
这就导致,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差。财政逐步走向崩溃。
在每个大王朝的最后七八十年里。也就是朝代末期。一般会有人出来改革。例如唐朝的两税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大明的张居正一条鞭法等。
变法不论怎么变,都是想维持继续向百姓收钱的模式不崩溃。最终都是让百姓掏钱。
为什么要改革呢,因为能吃的都吃干净了。
寻租性地主这般人是不会闭嘴不吃的。他们会因为把东西吃光了,就不饿了吗。那是不可能的。
那吃谁呢。只能互相吞噬。
这就是朝代末期,党争愈演愈烈的原因。
他们分成不同的利益集团,互相吞噬。改革是为了找到新的被吞噬阶层,或者恢复被吃掉的阶层,来缓解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可从历史来看,这个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这些改革,延缓了衰败,给王朝延寿。但并不能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