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月满西楼

例如诗词,很多诗人的作品会被广泛传唱、引用,像柳永的词,在市井坊间流传甚广,

歌女们常常演唱,这种传唱行为在当时被看作是对作品的喜爱与传播,诗人也乐于见到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知晓,不会去追究所谓 “版权” 问题 。

可对于一些具有特定背景和意义的作品,情况就不同了。

小主,

像宫廷乐师创作的专门用于皇家祭祀、庆典的曲目,

若是民间艺人随意拿来演出,就会被视为冒犯皇家威严,违背宫廷文化规矩,

这更多是基于等级文化秩序的约束,而非现代版权意义上的侵权。

喧哗声中,王无痕的声音传出:“秀芳大家厚爱,王某愧不敢当,请移步。”

【月满西楼】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句为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从字面来看,“月满西楼” 描绘的是月亮升至西方楼阁之上,月光皎洁,洒满西楼的景象。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常象征着团圆、美好和思念,楼阁则是观景和抒情的场所,象征着高雅脱俗的文化氛围。

这里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月夜景色,更抒发了词人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暗示了作者思夫的迫切心情,表达了相思之苦。

后世歌曲【月满西楼】由苏越谱曲,安雯(原名张静林)演唱的版本,收录于专辑《想你总是在雨季》中,发行于 1994 年。

这首歌以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为歌词,旋律舒缓,将音乐和歌词相结合,抒发了离愁别绪,歌词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古韵美。

邓丽君也演唱过《月满西楼》,她独特的嗓音和高超的唱功,精准地处理了情感,用歌声演绎出古人创作的心境,使这首歌曲广为流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婚后感情甚笃,然而在其婚后第三年,即 1102 年,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朝廷党争被罢官归乡,李清照也受牵连无法居住在京城,无奈夫妻两人分居,李清照回济南章丘投奔娘家。

在与丈夫分别的日子里,李清照写下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寄托了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华国台湾流行音乐开始崛起。

当时很多创作者尝试将华国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

在这样的音乐潮流背景下,《月满西楼》应运而生,由苏越谱曲,将李清照的经典词作以优美的旋律呈现出来,

邓丽君用她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唱,赋予了这首作品新的生命,使它广为流传。

这首歌被老王剽窃到了婠婠的专辑【千千阙歌】中。

被尚秀芳的友人从岭南带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