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宣璟帝仿佛早已猜到荣亲王会来找他,提前嘱咐刘公公守在了殿外,下令今日谁也不见。
荣亲王见状,仅是不屑地冷哼一声,沉声道:
“无妨,本王就在殿外等候,待皇上何时谈完了正事,本王再进去。”
刘公公一听此言,顿时心急如焚,赶忙劝阻道:
“王爷,万万不可,皇上口谕,今日谁也不见呐!您这般执意如此,是要抗旨嘛?”
说罢,刘公公不禁胆战心惊地偷瞄向荣亲王,却恰好迎上了对方那冷冽至极、犹如寒芒般的目光。
刹那间,刘公公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梁骨直冲脑门,整个身躯不由自主地猛然颤抖起来,连忙识趣地低下头去,不敢再多言半句。
然而,荣亲王并未被刘公公的话语所动摇,他依旧神色冷峻地回应道:
“刘公公,此言差矣。本王不过是在此静候而已,既没有强闯进去,亦没有要求皇上即刻召见本王,何来抗旨一说?”
面对荣亲王这义正言辞的反驳,刘公公一时语塞,竟是不知该如何应对才好。
毕竟以荣亲王的身份和地位,自己确实难以对其加以强硬阻拦。无奈之下,刘公公也只得无可奈何地任由荣亲王留在原地等待。
此刻,宣璟帝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一众大臣。
今日,他特邀了众大臣来商讨北疆使团朝见之事,整个大殿内气氛异常压抑沉重,两派大臣各抒己见。
只见兵部尚书胡大人率先拱手出列,恭敬地向皇帝施礼后说道:
“启奏陛下,近些年来,我朝经历大小战事无数,虽胜多败少,但也遭不住小国联合之力,北疆休养生息多年,实力不容小觑。倘若此番对方有意和亲,实乃天赐良机以安边境。若能许之,必能化干戈为玉帛,使两国永结秦晋之好,如此一来,边境百姓便可免受战乱之苦,我朝亦可专于内政,此乃社稷之福。”
胡大人话音刚落,工部尚书梁大人紧接着上前一步,同样拱手行礼后言道:
“陛下,自古以来,和亲皆为稳定邦交之良策,一旦达成和亲协议,不仅可以促进两国友好交流,贸易壁垒亦将大大减少。届时,我朝所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之物,必能在外邦大受欢迎,与此同时,北疆战马、毛皮等物资,亦为我朝所需。此消彼长,我朝的军事与经邦实力必将蒸蒸日上,百姓生活也会更加富足。”
宣璟帝闻言,脸上没有异样的表情,只是右手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摩挲着左手指上的玉扳指,仿佛这简单的动作能让他的思绪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