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诗歌给予的力量

“他说是一个叫海子的大诗人写的,他记下来了,那诗真好,读完全身起鸡皮疙瘩,胸口憋闷的想哭。”

“抄给我。”

“我那也有,翁秋开完会念叨了一上午了,写得真好。”

九月诗人常威中午收获三人份满满一大勺豆角炖肉,四两窝头变六两,食堂大妈夸他打马过草原,也要吃的饱饱的才能过。

什么乱七八糟的,好好一首诗,让你们这群人糟蹋了,哎,艺术审美普及太难了。

还有人跑过来打着探讨诗歌的名义,问他对木头和马尾有什么看法,远方的远是哪里?

赶紧更正,诗歌是叫海子的诗人写的。常威再三强调,这是诗人九月份到草原由感而发,真正的名字叫远方的远,九月派倒下一批,常威怕死,才不跟九月扯上关系。

他理解远方的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众渴望公平公正,渴望过上现在这样的盛世,耕者有其田,织布有衣穿,劳动人民有收获,孩子能读书,是一种意象的比喻手法。远方的远在旧社会遥不可及,在新中国就在眼前,就在脚下。

千年岁月,幸福在当下,所以替过去被压迫的百姓哭泣,他们没等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看到现在的煌煌盛世。

至于木头,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同志都是社会发展如火如荼的一份子,马尾就是保家卫国的战士,上下一心,军民团结,拧成一股绳,打倒一切妄图颠覆新中国的坏分子。

心里对海子道歉,对不起啊兄弟,我读不懂你的意境,胡说八道了,你要怪就去骂徐小思,去骂吴倩,去骂罗珏,他们糟蹋了艺术。

下午把修改的工作划分和对接流程誊抄一遍,交给虹姐后,直接在办公室里抽烟,吴倩会后就没回来,不知道去哪里忙了,接电话的事尹超揽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