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吃不完兜着走

“那你跟我回去把碗带回来吧,我就不往这边送了。”易立东接过狗蛋手里的碗并对着狗蛋说道。

“好,现在没啥事情,我跟你去,你这待遇真是杠杠的。”狗蛋说着竖起了大拇指,鄙视的说道。

“那叔婶子,我就先回去了,谢谢你们的兔肉。”易立东理都没理狗蛋的话,一边端着兔肉,一边对着拿着兔肉一边和两人告别。

“行,你回去吧,别让家里的人着急了,有时间就过来。”狗蛋娘说道。

“知道了婶,您做饭这么好吃,你不说我也会来的。”易立东接着说了一句就跟着狗蛋出来了。

“你在待一会我爹就要揍我了。”出了门狗蛋说道。

“揍你干啥,疼你还来不及呢。”易立东不信,看着狗蛋说道。

“咱俩同年的你看看你,再看看我,做人办事差的太多了吧。”

“这有啥,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就像打猎,十个我也不如你一个啊,要是这样比的话,我是不是要哭死。”易立东开玩笑的说道。

确实人和人没办法比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出生就是牛马,这怎么比,老话讲的很有道理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老话强调了父母基因遗传的重要性。

高知识分子的后代相比目不识丁一代的子孙在先天就占有优势,尽管并不能证明前者一定比后者聪明或成功,但单就遗传学来说,这句话是合理的。

这表明遗传在个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的基因和遗传特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先天条件。

其次,这句俗语还揭示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出生在优秀家庭的孩子,未来在成才之路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多且机会更大。

这说明除了遗传因素外,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这里扯得有点远,只不过从现在看来这句话还是很正确的,在现在这个时代,农民的孩子大几率还是会是农民,个别现象不在统计之内。

工人的孩子还是会成为工人,这在这个时代是普遍现象,接班制度就是这方面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