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庙山传奇

第一章:神秘邀约

民国三十二年(1943 年),暮春的绵阳市,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温热交织的气息。那潮湿仿佛是从大地深处升腾而起,裹挟着丝丝缕缕的热气,让人感到一种黏腻的闷热。街头巷尾,战火的阴影虽未直接笼罩,但人们的脸上仍带着几分惶惶不安。

城市的街道不再像往日那般热闹,店铺的门半掩着,行人匆匆而过,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孩子们不再在街上嬉笑玩耍,而是躲在屋内,听着大人们忧心忡忡的谈论。

在城中心一座略显陈旧的庭院里,年轻的学者苏逸尘正埋首于古籍之中。这座庭院虽然不大,但布置得颇为雅致。几株翠竹在墙角摇曳,为这略显沉闷的氛围增添了一丝生机。苏逸尘的书房中,书籍堆满了书架,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泛黄的书页上。

苏逸尘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痴迷于地方传说与古迹探秘。他常常沉浸在那些古老的故事中,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这日午后,一封神秘的信件悄然送达。那信封的材质略显粗糙,却有着一种古朴的韵味。信封上字迹古朴苍劲,仿佛是出自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之手,然而却没有寄信人落款。

苏逸尘拆开信封,一张泛黄的信纸上写着:“苏公子,久闻您对奇闻轶事、古迹秘辛颇有研究。若想探寻一段被岁月尘封的惊天传奇,三日后辰时,大庙山山脚下,望君前来。”信中的每个字都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让苏逸尘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大庙山,绵阳城外一座颇有名气的山峰,山上庙宇众多,向来流传着不少神秘故事。苏逸尘心中好奇不已,反复思量这封信的来历与意图,却毫无头绪。但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决定赴这场神秘之约。

第二章:初临大庙山

三日后,天刚破晓,苏逸尘便起身收拾行囊。他精心挑选了简单的衣物,以防在山中行走时受到阻碍,又将一些研究工具仔细地装进背包,那是他探索未知的利器。最后,他骑上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向着大庙山的方向赶去。

清晨的微风拂过他的脸颊,带来一丝凉意。街道上还没有多少行人,只有卖早点的摊贩在忙碌着。苏逸尘的车轮在石板路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到达山脚下时,恰好辰时。苏逸尘四处张望,并未见到有异常之人。山脚下的树林中,鸟儿欢快地歌唱着,仿佛在欢迎他的到来。但这欢快的鸟鸣声并没有减轻他心中的疑惑。

正疑惑间,一位身着灰布长衫、胡须花白的老者缓缓走来。老者的步伐缓慢而稳重,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他的目光深邃如海,让人难以捉摸。

老者目光深邃,打量了苏逸尘一番后,微微点头:“你就是苏逸尘苏公子吧。”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韵味。

苏逸尘连忙回应:“正是晚辈,敢问老先生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老者并未直接回答,只是说:“跟我来吧,时间紧迫。”说罢,便转身朝山上走去。他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有些孤独和神秘。

苏逸尘跟在老者身后,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山路崎岖不平,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和坑洼。他们的脚步在山路上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一路上,山林茂密,树木高大而粗壮,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天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那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显得格外清脆悦耳。

随着不断深入,苏逸尘发现周围的景色越发清幽,仿佛与世隔绝。山路两旁的野花野草肆意生长,散发着阵阵清香。一条清澈的小溪沿着山路潺潺流淌,溪水撞击在石头上,溅起朵朵水花。

第三章:诡异的庙宇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他们来到一座略显破败的庙宇前。庙宇的大门半掩着,门上的漆已剥落大半,露出里面斑驳的木纹,透出一股陈旧的气息。门前的台阶上布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老者推开大门,率先走了进去。苏逸尘紧随其后,踏入庙宇的瞬间,一股寒意扑面而来。庙宇内昏暗阴森,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香火味和潮湿的气息。供奉的神像也残缺不全,布满了灰尘,有的甚至缺胳膊少腿,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老先生,您为何将我带到此处?这神秘的传奇究竟与这庙宇有何关联?”苏逸尘忍不住问道。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庙宇中回荡,带着一丝颤抖。

老者缓缓走到一尊神像前,轻轻抚摸着神像的底座,仿佛在与神像交流。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慨,说:“苏公子,这大庙山看似普通,实则隐藏着一个关乎天下的秘密。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件惊天动地之事。”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在回忆一段遥远的历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接着,老者缓缓讲述起来。原来,在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军四起。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当时,有一位神秘的高人在大庙山隐居,他知晓一处神秘宝藏的下落,这宝藏据说拥有扭转乾坤的力量。李自成的起义军听闻后,曾派人前来探寻,却一无所获。后来,清军入关,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此事便被深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