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山风裹挟着丝丝凉意,穿过古老的青岩镇。镇中,有一座颇为气派的药庐,牌匾上“济世堂”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药庐内,药香弥漫,层层木质货架上摆满了各类药材。
药庐的主人名叫宋鹤年,五十开外,身形清瘦,留着一撮山羊胡,眼神中透着医者特有的沉稳与敏锐。他在这青岩镇行医多年,凭借精湛医术和仁心善举,备受镇民敬重。
这天清晨,宋鹤年像往常一样,在药庐后院整理药材。后院不大,却种满了各种草药,在这渐凉的秋日里,仍透着勃勃生机。他正专注地修剪着几株草药,药童小福急匆匆跑来,神色慌张:“先生,不好了!镇西的刘阿婆突然病重,她家人来请您去看看。”
宋鹤年闻言,立刻放下手中活计,收拾好药箱,随小福快步赶往镇西。刘阿婆家中,一片愁云惨雾。阿婆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如纸,嘴唇干裂,气息微弱,时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其家人围在床边,满脸焦急。
宋鹤年赶忙上前,为刘阿婆搭脉。脉象紊乱,细数无力,再看舌苔,黄腻厚重。一番仔细诊断后,宋鹤年心中疑惑丛生,这病症怪异,他一时难以断定病因。他先开了几副调理脾胃、清热化湿的药方,嘱咐家人按时煎药,便返回了药庐。
回到药庐,宋鹤年陷入沉思。他坐在书桌前,翻阅着一本本泛黄的医书,试图从古籍中找到类似病症的记载。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一种名为黄药子的药材上。
黄药子,多生长于山谷、溪边或杂木林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