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车子发动,缓缓开出小区。
车内,张市长看着比起其他地方的高楼林立而略显寒酸的京海,表情复杂。
这年头,GDP是衡量一位干部能力的重要指标......
说白了吧,就是能不能升,主要就看GDP!
而在这个全国经济转型的时期,别的地方经济都在飞速增长,只有京海一直不温不火,维持着每年8%到10%的增速。
什么原因?
就是因为张市长是学经济的,他知道转型后国有转私有的那些企业必然会出现一波产能爆发期,以前是计划经济,各个国有企业都是按指标生产,一到市场经济,那些企业家为了降低成本确保利润,肯定会大幅度增产。
有人可能会问,怎么增产了反而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炼钢厂来说,设备开起来了,那就是开得越长成本越低,不信问问那些以前炼钢的老师傅,问问他们把炉子热起来的时候那消耗的电费?
以前计划经济按指标生产,盈亏都有国家兜底,厂长不用担心,哪怕一个月炼100吨他们都照炼不误。
但是放在资本家眼里,炉子凉了之后再开起来那去的电费能让他们心疼得掉眼泪。
再加上房地产开放和土地大规模出让带来的投资热潮,肯定会带来一波GDP的高速增长。
但是国内总的需求量就那么大,盲目增产导致供需失衡,肯定又会引发新一轮的经济萧条。
而张市长,他要的不是纸面上的GDP,他要的是京海的老百姓能切切实实地过上好日子。
工厂转私营,这个他压制不了,但是京海的土地出让,他压得住。
当然,这也导致他里里外外都得罪不少人,就看京海这边的建筑企业,到现在做起来的就一家建工集团,就能知道这里的开发氛围有多惨淡。
要不是背后有人,他早就提前转二线了。
就是看到那些丢了“铁饭碗”而下岗,以至于让人才市场变得比菜市场还热闹的工人们,张市长是真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放开土地出让,让开发商建楼能提供就业?
屁!
开发商?
一群有特殊消息渠道的投机分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