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春闱的生员有数千人,而终选出可参加殿试的贡生,不过百余人耳。参与阅卷的除吏部官员,更有各部的专科读卷官。众考生忙碌过后,便到了读卷官忙碌的时刻。
午后的阳光洒进点金阁,落在桌上一摞摞卷纸上。一个年轻的官员双眉微蹙,认真地阅览每一张试卷。
“诶?”
刚翻开的这份试卷让他眼前一亮,他不禁伸手去触摸那些构成绘图的笔直干净的线条。图旁的文字更是深深吸引了他,“以内功驱使收放的鞭剑”令他啧啧称奇。
“咳咳。”他清清嗓子,回头看了看坐在他身后专注阅卷的大臣。“朱阁老?”
“啊?”吏部尚书朱勰头也不抬,只是敷衍地应着。
“您看看这个?”年轻官员将装订好的一摞试卷稍显费力地抱起,准备递给朱勰过目。
“你放着,我过去看。”
“是。”
年轻官员将自己的座位让给朱勰,朱勰不坐,只是站着。他粗略地扫了一通文章,先是捋着胡须轻轻点头,继而发出了一声质疑:“嗯?”
“阁老,怎样?”
朱勰没有回答,而是去唤其他读卷官:“张大学士,你前几日是不是给我说过一个什么鞭剑呐?”
“啊对!”张大学士忙凑过来,“是这届武帮会上,赵文韫用的武器。因不符合规范,赵文韫还被罚下了。下官的学生在武帮会做裁判,曾将那把鞭剑画影图形,寄给下官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