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你小子,本王要是不派人叫你的话,你是不是都不来我这儿串门儿了?”
朱高煦见到我第一眼便开始了领导般的教训,不过我能非常明显的看到他眼角般的笑意。
“哪儿能呢?汉王爷,小子这两天儿不是心思多吗?所以稍微有点儿抽不开身。”
我拱手行礼之后非常丝滑的坐到了椅子上。对于我来说,朱高煦不只是军队的副元帅更是我的一个可以放心的朋友,虽然年龄差的有点儿多,但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信任。
“嘿,你小子倒是一点儿都不客套。宁静,派人上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高煦安排完了之后,便先是到起了酒,不多时,在朱宁静的指挥之下,下人端上来了一盘盘小巧精致的各式菜品,上位者的好处在此刻体现了淋漓尽致。
普通军士只能在大营里面吃一些糊糊,稍微有些小官小职的人则会有一碗面条。更上一点的人物会有米饭搭配着一两个小菜。而朱高煦的这一桌饭菜,在前线来说算是非常非常奢华的了,我敢保证就连朱瞻基吃的饭食都没有我面前的多。
在饭菜上齐之后,朱宁静也是找了一个小椅子坐到我和朱高煦的中间,像一个温婉的女孩一样,殷勤的帮我们斟酒夹菜,丝毫不像在我面前表现的那般刁蛮任性。
“小子,本王听说你跟那些武勋闹起来了?又是要把孟瑛的脑袋挂在城墙上,又是和张辅割袍断义,你挺厉害呀。”,朱高煦夹了一筷子菜,囫囵吞枣一般入口之后朝我发问。
“别提了王爷,说到底还是您将小子的道心给整破碎了,才让我那么的冲动与他们恩断义绝。要是您当时不告诉我这些事情,可能此刻我正在跟他们把酒言欢呢。”
我开玩笑的向朱高煦抱怨,朱高煦听完之后哈哈大笑。
“张辅那阴人,文官势大的时候,他天天抱着书籍在文官面前晃悠,恨不得将自己的武勋身份彻底剥离出去,转而投向文官的怀抱,逢人便告知勿称英国公应称张大人。如今北伐一开始,他又变回了英国公,朝堂之上东倒西歪,哪边上风倒向哪边。说来甚是不耻,思之令人发笑。”
对于朱高煦的这一番言论我想了想还是不发言为好。虽说张辅经常坐歪自己的屁股,但在国家大事上面包括靖难之役,平定安南,和沐英共守云南等系列战役,包括如今北伐也算是身先士卒。我寸功未立之人还没有资格去直接评价他的好坏。当然是对于他的贡献,至于人品,我有点不敢恭维。
“王爷,今日小子得陛下召见。将小子从将官序列当中撤了出来,反而让我带领一支小队进行奇袭拦截任务,不知王爷对陛下这一番安排有什么想法?”
虽说这个事情差不多定下来了,而我也有了自己一番的猜测,可我还是想听听朱高煦是如何评价的。
“这对你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你如今太过于年少。如果稳坐军中参与大的战略谋划,班师回朝之后怕是不太好论功欣赏,毕竟在中军商量军务的回去至少都是大功,你这么年少又获得如此大的功劳,而且你这脑袋瓜子也挺灵光。以后的日子当中,你可能还会获得更高的功劳。
十年二十年之后会不会出现赏无可赏的情况?到那个时候,你只有辞官乞骸骨,可是那时你也不过40余岁,乞骸骨未免太让人笑话了。而且这也是给朝廷抹黑。但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那你的功劳又如何赏赐呢?总不能给你加九锡吧?
所以我那大侄子对你的安排其实不错,你自己带一个小分队。也会有一些功劳,功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你在朝廷上面稍微说得上话,不过此役之后你怕是只有做孤臣了。”
朱高煦的一番分析让我对他五体投地,没想到。这么大老粗的表皮下还藏着非常灵敏的政治嗅觉呢。
“没关系,孤臣就孤臣嘛,现在的我又是得罪了各路文官,又是与武勋彻底决裂,本来也就只剩这一条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