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高煦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起来:“小子,没想到你就这点儿能耐,到今天为止,你才想到了这一点?你这个猪脑子,哎,本王还真不知道最初是怎么看中你的。”
听到朱高煦如此贬低我的智慧,我顿时有些恼火。正要反驳时,却突然感到一丝疑惑。他说我今天才想到这一点,难道他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吗?不可能啊!如果他早就知道,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我不禁陷入沉思,开始重新审视整个局势。或许朱高煦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也许他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计划,只是一直隐藏着不让我知道。这样一来,我不禁对他产生了更多的好奇:“汉王爷,小子愚钝,还请您给我解释一下。”
我没有想到前一刻我还在挥斥方遒。下一刻又变得卑躬屈膝,赶紧拿酒给朱高旭,马上期待着他的下文。朱高煦估计也是看见我这副小人嘴脸。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笑的我甚是光火,但又不敢开腔。
“你还记得最开始我们商定北伐的时候你就是说的驱虎吞狼在渔翁得利这个计划。大家都是听到你这个计划之后才决心北伐的,在你的印象当中似乎就是这码事吧。”
我点了点头。没错呀,本来大家都不支持北伐的,是我献上的这个计策。他们在三思之下才同意的北伐,毕竟我这个计策在当时来说可以算是万无一失。
“有时候啊。你这个年轻人想的还是太表面了,你觉得大家是因为你这个计策漂亮。能北伐万无一失,才同意的北伐吗?你也知道朝堂当中一直存在两个派系。从我那大哥开始,朝廷的局面便长期掌控在文官集团当中,那群腐儒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皇帝推成前宋那种不管事的位子上,由文官们掌控整个国家。
皇帝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所以你认为是你自己在朝廷当中胡乱搅和,最终赢得了胜利,让大家同意了北伐?说到底你才进入朝廷多久?你觉得你有那权利吗?你有那影响力吗?
从我爹开始便一直在想方设法削弱文官们的权利,所以才有了数次北征漠北。我那大哥身体不好。当皇帝当了10个月就死了,我大哥虽说看起来跟腐儒走的近,但内心也是一个非常深沉之人。对帝权的质量不亚于我。
小主,
要是我大哥没死,假以时日,皇权依旧会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但他死的太快了,这个担子就压到了我那不成器的大侄子身上,本王就这样跟你说吧。本王那大侄子,张口仁义道德,闭口道德仁义。上位至此,从来表现的都是一副贤君之姿,广纳谏言,不止一次的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明自己的所愿是为唐太宗之姿。
但是你们好像都只想到唐太宗那个人是一个开明之君,却很少有人想到唐太宗也是不乏铁血手段的,也是身怀阴谋诡计的。所以你认为此次北伐是你前窜后跳,一手搞出来的?本王话就放这儿,这次北伐可能在我那大侄子才登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谋划了,你只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恰如其分的出现到了面前,他也乐得让你出头。
所以别把自己看的那么重要,也别把我的大侄子看的那么好。他不管怎么说,现在已经是皇帝,坐上那个位置,人都是会变的。”
朱高煦说的越多。我额头上的冷汗便掉的越多,浑身冰冷,他说的话太过于大胆了,我敢相信,如果是换个人这样说的话,被别人听到了,免不了是个杀头的罪名,甚至可以说株连九族。而我感觉汗毛竖立的不光是他所发的言。而是在他的分析之下,我才觉得我可能把在大明的这一切经历想的过于简单。过于迷信于自己是现代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