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太公阴符经

[略释]:

九窍之邪者,逐欲而不自在故。

三要者,耳欲听妙音、目欲观妙色、口欲尝妙味。先贤以 三要为神、心、志者,乃穷其根也。

动者,命之行也。静者,命之归也。

非动、 非非动之体,尽拙此动静,故谓可以之动静。执动者弃静,执静者弃动,均背于大道,故谓邪宗。入无极之真,运此动静自然而然。

[原文]: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略释]:

火生于木,克于木;奸生于国,害于国;人之害生也,自害之,非天与焉。

祸与时,无常之自然也。奸火不生,时祸何尝害吾?!

此则知幽明故, 防微杜渐,斯远害矣。

[原文]: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略释]:

知之者,天常也。

修之者, 思无邪。

中篇内容

[原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略释]:天是生天杀的,如易逆数也,生生它的那个。

上篇以‘执天之行’为则,不以理胜。中篇此以‘顺天理,灭人欲’也。轨辄之道以此。

[原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略释]:

理曰:恩生于害,害于恩。

言盗者,失道废德故。失道故,必以‘顺天理,灭人欲’成之;成之终,当明本也,故立 盗言之。昔慧能以出,明此盗,直达本源,故得直 超三乘。

万物赖天地而成,待于天地,自受天地所盗也。人赖万物以养,待于万物,自受万物所盗也。万物赖人以化,待于人,自受人之盗也。

本自恩,害于恩,明之者,两得。故谓世间教化德山棒、临济喝最亲。

三盗宜者,天道定人,人道法天也。以相赖故,盗不称谓盗,故安。

[原文]: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略释]:

‘四时,五气’言之于此矣。

时先者,泥地故,形而下之器矣,顾形返化神。

因形化神,四时顺成, 五气朝元,开源活流故得其化而安。

[原文]: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略释]:

神神之谓,乃以知无用、无为之贵也。信不足焉,有不信。莫现乎隐,莫显乎微;能不自用者,自得其用。

有数、有定,知幽明故。实为虚,虚为实;安时处顺,降伏我心,道成自然。而命此定、数者,知机宜也。《易》曰:君子 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机其神乎!机者易见一而难知,见近知远。

莫能见、知者,弃自能之执,不以知、见故,信之、法则之可矣。《老子》曰“则我者贵”。

所谓天下者,即非天下,是谓天下,以其形而下之谓也。

[原文]: 君子得之 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略释]:

固穷者,穷通故,数本非数,定本非定,假以方便故。

轻 命者,居盗故,物于物,不物物,时动必溃。

下篇内容

[原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略释]:

此言于穷通之道也,是谓修道。修道之谓教,教之道,贵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