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夏夜,闷热黏腻,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青云巷,这条古老而狭窄的街巷,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幽深。
林正常,一个年轻且充满好奇心的报社记者,刚搬到这附近不久。他听闻青云巷藏着诸多老贵阳的故事,总盼着能挖掘出些独家新闻。这天夜里,窗外隐隐传来嘈杂声,他心头一动,抓起相机就冲了出去。
巷子里,一群人围在一座老宅前,火光摇曳,映照着众人惊恐的面庞。老宅年久失修,木质门窗被火舌舔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可奇怪的是,这火看似凶猛,却又局限在老宅内部,并未向外蔓延。林正常刚要靠近,就感觉一股寒意袭来,脖颈处凉飕飕的,像是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盯着他。
他强压下心头的不安,举起相机拍照。镜头里,火焰中竟似有影影绰绰的人形,转瞬即逝。林正常以为是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再看,那诡异的影子却消失不见。此时,消防队赶到,迅速展开灭火行动,不多时,火被扑灭。
林正常瞅准机会,钻进老宅。屋内弥漫着焦糊味和一股淡淡的腐腥气,地上积水与灰烬混杂。他小心翼翼地搜寻,在角落发现一个破旧的布娃娃,娃娃的眼睛部位像是被什么熏黑,直勾勾地盯着前方,透着说不出的阴森。正端详间,身后传来一声低喝:“谁让你进来的!”林正常回头,见是一位面容沧桑的老者,眼神中满是警惕。
老者自称老吴,是这老宅的看门人。林正常陪着笑脸,表明自己记者的身份,想打听老宅的事儿。老吴冷哼一声,起初并不愿多言,可经不住林正常软磨硬泡。
原来,这座老宅曾是民国时期一位军阀的府邸,后来军阀倒台,府邸几经辗转,住过不少人,却都没落下什么好下场。每到雨夜或闷热夏夜,宅子里就时常传出哭声、低语声,有人说看见过绿莹莹的鬼火在院子里飘荡。
老吴压低声音说:“年轻人,我看你面善,劝你别瞎打听。这宅子邪性得很,今晚这火,保不准就是那些东西闹腾的。听说多年前,军阀在这里藏了不少财宝,可后来寻宝的人不是失踪就是发疯,邪门呐!”林正常嘴上应着,心里却犯嘀咕,他不信鬼神,只觉得背后定有隐情。
接下来的几日,林正常四处走访老街坊。从一位年逾古稀的阿婆口中得知,军阀当年有个宠妾,后来不知为何被囚禁在这宅子里,再之后就传出妾室暴毙的消息。阿婆神神秘秘地说:“我小时候贪玩,有一回夜里路过,瞧见宅子里有个白衣女人晃悠,吓得我跑回家病了好几天。”
林正常整理着这些零碎信息,愈发觉得这老宅是个谜团重重的漩涡,而自己已被卷入其中。他决定从那夜火灾的起火点查起,或许能找到关键线索。
林正常凭借着记者的人脉,搞到了消防部门关于老宅火灾的初步勘查报告。报告显示,起火点在地下室入口附近,可火源却不明,现场没有明显的易燃物堆积,电气线路也无短路迹象,这让火灾原因成了谜。
他再次找到老吴,提出想进地下室看看。老吴瞪大双眼,连连摆手:“那地方去不得!下面阴气重,暗无天日,以前进去的人没一个囫囵出来的。”林正常不死心,偷偷买了手电筒、绳索等工具,趁着夜色又潜回老宅。
地下室入口被一块腐朽的木板盖住,林正常费力挪开,一股刺鼻气味扑面而来。他顺着石阶一步步往下,手电筒的光在潮湿的墙壁上晃悠,映出一片片斑驳水渍,仿若狰狞鬼脸。地下室里摆满了破旧木箱,林正常挨个查看,大多是空的,直到在角落一个箱子里发现一本泛黄的日记。
日记纸张脆弱,字迹潦草,林正常凑近辨认,上面记载着一些令人心惊的内容。似乎是当年军阀府里的一个仆人的手记,提到军阀为了权力,与一些神秘组织勾结,在地下室进行残忍祭祀,那宠妾因无意间撞破秘密,才被囚禁至死。后来军阀倒台,可这宅子里的冤魂怨念不散,时常作祟。
林正常正沉浸在日记内容中,突然,耳边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在寂静地下室格外清晰。他猛地转身,手电筒光扫向四周,却空无一人。刚松口气,却感觉头顶有水滴落下,抬手一摸,黏糊糊的,借光一看,掌心竟是一抹暗红色,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