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这座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世界级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南约40公里处,地跨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源县。公园总面积达1045平方千米(另有说法为953.95平方千米),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展现了中国华北地区数十亿年以来地球演化发展的历史画卷。这里不仅是一处科学研究的宝地,更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一、公园概况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于200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立,成为全球瞩目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公园以岩溶洞穴景观和峰丛地貌景观为主题,集山、水、林、洞、寺、峰林、峡谷及古人类、古生物、北方岩溶地貌、地下岩溶洞穴、燕山内陆造山和丰厚的人文积淀于一体,是世界范围内一处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
公园内划分为八大区域,分别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科普区、石花洞溶洞群观光区、十渡岩溶峡谷综合旅游区、上方山—云居寺宗教文化游览区、圣莲山观光体验区、百花山—白草畔生态旅游区、野三坡综合旅游区、白石山拒马源峰丛瀑布旅游区。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二、主要景区介绍
1.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科普区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园区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面积25.52平方千米。这里是研究人类发展进化的重要场所,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遗址内拥有距今70-1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存,涵盖了人类演化史中三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遗址点共计27个,总面积约4平方千米。其中,龙骨山和太平山等处是古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从1929年发现震惊世界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后,经几次发掘先后出土了距今50万年至1万年前的古人类的遗骨、遗物、遗迹和古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和遗物为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位于周口店遗址南侧约500米,面积8000余平方米。博物馆的建筑外观源于“北京人”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石器,粗粝、刚毅。馆藏文物7000多件,展出文物1000多件。博物馆设有临时展览、基本陈列和4D影院,涵盖了科普互动展项、模拟场景、纪念品销售、公共服务等内容,是了解人类演化历史的重要场所。
2. 石花洞溶洞群观光区
石花洞园区位于房山河北镇与佛子庄乡境内,面积36.5平方千米。园区由石花洞、清风洞、银狐洞、唐人洞和孔水洞等组成,共有大小溶洞近百座,集中分布在房山大石河沿岸的奥陶纪(距今4.9亿-4.5亿年)灰岩中。
石花洞是中国北方乃至全球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大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洞中钟乳石类型齐全、种类繁多,包括石钟乳、石笋、石柱、石旗、石盾、石幔等四十多种沉积形态。洞中常年恒温13摄氏度,对外开放一至四层,游览路线为2500多米,分为16个厅堂,共18个景区,120余处景观。
银狐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下英水村,距北京市区60公里。银狐洞是一个巨型的地下溶洞群,已探明长度超过10公里,可游览长度5公里,其中地下河长1公里,深入地下108米。洞内气温无论春夏秋冬都是13℃。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繁多,不仅有一般溶洞常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碳酸钙化合沉积物,还有大量的石菊花、石珍珠、石葡萄等晶莹剔透的矿物结晶。尤为典型的是洞内有众多的云盘、石梯田、石垄长城等景观。
3. 十渡岩溶峡谷综合旅游区
十渡园区位于房山区十渡镇和张坊镇,西南和河北省接壤,地处太行山北段余脉东北侧、华北平原西北山区,距市区80千米。十渡风景区以岩溶峰丛峡谷为主要特色,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最宽处25公里,总面积314.42平方千米。
十渡风景区的主要景点有拒马河漂流、东湖港、仙栖洞、龙仙宫大溶洞等。拒马河景区的构造为岩溶景观,其中构造-剥蚀-崩塌地貌景观长达37.8千米,有南方大峡谷、仙峰谷、孤山寨、万景仙沟等多条拒马河二级支谷。这些支谷内分布着笔架山、天池山、五星峡等古岩溶峰丛地貌景观,以及仙栖洞、龙仙宫等地下岩溶景观。
十渡景区内的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包括三合庄摩崖造像和古塔、十渡烈士陵园等。此外,还有七渡背斜、大峪沟摩崖造像等地质遗迹景观,以及东湖港瀑布、张坊古战道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 上方山—云居寺宗教文化游览区
上方山—云居寺园区位于房山区韩村河镇和大石窝镇,包括上方山景区和云居寺景区,总面积31.37平方千米。上方山保存有原始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云居寺则以石经山、云居寺北塔等佛教文化遗迹着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