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退去后,济世医馆的名声如日中天,苏瑶“医仙娘娘”的称号更是家喻户晓。不仅本地百姓对她感恩戴德,周边城镇的医者也纷纷慕名而来,希望能与苏瑶交流医术,共同探讨医学的奥秘。
这天,医馆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为首的是一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者,名叫林鹤鸣,是邻镇颇有名望的老郎中。
“久闻医仙娘娘大名,今日终于得见,真是三生有幸。”林鹤鸣一见到苏瑶,便拱手行礼,言语中满是敬重。
苏瑶连忙回礼,微笑着说:“林老客气了,您医术精湛,在这一带也是备受赞誉,我还得多向您请教呢。”
一番寒暄后,众人来到医馆的会客厅。林鹤鸣环顾四周,看到医馆内井然有序的布置和摆放整齐的各种医书、草药,不禁点头称赞:“医仙娘娘的医馆果然名不虚传,无论是环境还是医道传承,都让人钦佩。”
苏瑶谦虚地说:“林老过奖了,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一直认为,医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交流的学问,今天您能来,真是太好了。”
随后,双方开始交流医术心得。林鹤鸣率先提出了一个在治疗疑难杂症时遇到的问题:“医仙娘娘,我在治疗一些长期卧床导致气血不畅的病人时,尝试了多种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不知您有何高见?”
苏瑶思考片刻后说:“林老,在现代医学中,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我们会注重康复训练,比如帮助他们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在用药方面,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草药,双管齐下,或许能有更好的效果。”
林鹤鸣听后,眼前一亮,“原来如此,医仙娘娘的方法真是独特,我之前确实忽略了肢体活动这一方面。”
接着,苏瑶也向林鹤鸣请教了一些关于古代医书里特殊病症记载的问题。林鹤鸣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识,一一为她解答。
“医仙娘娘,这古籍中记载的病症,有些确实极为罕见,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这些病症往往与病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有很大关系。在诊断时,一定要详细询问病人的情况。”林鹤鸣认真地说道。
苏瑶一边听,一边点头,“林老说得太对了,您的经验对我来说太宝贵了。”
就在大家交流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位徒弟匆匆走进来,在苏瑶耳边轻声说道:“师傅,外面有个病人情况很危急,您快去看看吧。”
苏瑶听后,立刻起身对林鹤鸣等人说:“实在不好意思,林老,有病人需要我去处理,我们稍后再继续交流。”
林鹤鸣连忙说:“医仙娘娘快去,治病救人要紧,我们在这里等您。”
苏瑶来到诊室,只见床上躺着一位年轻男子,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腹部疼痛难忍。他的家人在一旁焦急地哭泣。
“师傅,这位公子是突然腹痛难忍,而且伴有呕吐,我们初步检查后,还没找到病因。”徒弟王悦在一旁说道。
苏瑶仔细地为男子检查身体,询问他发病前后的情况。男子的回答让苏瑶感到十分困惑,症状看起来既不像普通的肠胃疾病,也不像常见的外伤所致。
“师傅,这病该怎么治啊?”李轩在一旁焦急地问道。
苏瑶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说:“从目前的症状来看,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不能贸然用药。先让病人保持安静,我再仔细想想。”
苏瑶回到会客厅,向林鹤鸣等人说明了情况。林鹤鸣听后,也表示这病确实棘手。
“医仙娘娘,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我们一起会诊,或许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林鹤鸣提议道。
苏瑶点头表示赞同,“林老说得对,那就麻烦您和各位一起去看看吧。”
于是,苏瑶和林鹤鸣以及其他几位医者一起来到诊室。大家纷纷施展自己的医术,为男子进行检查和诊断。经过一番讨论,众人提出了几种可能的病因和治疗方案,但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病确实奇怪,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病因,否则病人的情况会越来越危险。”苏瑶焦急地说。
就在大家感到为难的时候,苏瑶突然想起了之前在现代医学中学习到的一些罕见病症的知识。她心中一动,会不会是那种极为罕见的病症呢?
苏瑶立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然后开始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