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怀揣着与陈总签订的投资协议,踏出那间决定命运的办公室,阳光倾洒在他身上,暖烘烘的,却驱散不了他内心深处对未来的隐忧。三个月做出产品原型,时间紧迫,而此刻团队里,技术人才匮乏,宛如一道天堑横亘在他面前。
回到清平镇,苏然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着手组建技术团队。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去清平镇大学碰碰运气。这所大学虽说规模不大,但在电子信息领域,也有几位颇具造诣的教授和一些优秀的学生。
苏然提前联系了电子信息学院的王教授,约定好了见面时间。走进王教授的办公室,里面堆满了各种电子设备和书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王教授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者,眼神中透着学者特有的睿智与严谨。
苏然恭敬地递上自己的商业计划书,然后诚恳地说道:“王教授,我深知咱们学校在电子技术方面实力雄厚,我这次来,是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为我的项目招揽一些优秀的人才。”
王教授接过计划书,慢条斯理地戴上眼镜,仔细翻阅起来。许久,他放下计划书,微微皱眉道:“苏然啊,你的项目想法不错,可这风险也不小。咱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想着毕业后进国企,捧个铁饭碗,你这初创项目,怕是吸引力不够。”
苏然连忙解释:“王教授,我明白您的顾虑。但我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在这里,他们的创意和想法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实践。而且,我承诺会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王教授沉思片刻,说:“这样吧,我可以帮你在学院里宣传一下,但学生们愿不愿意加入,还得看他们自己的意愿。”
得到王教授的应允,苏然心中稍安。接下来的几天,他频繁穿梭于清平镇大学的各个教室和实验室,向学生们介绍自己的项目。他激情澎湃地描绘着电子产业的未来蓝图,讲述着项目的创新点和发展潜力,可回应者寥寥。
“苏先生,您的项目听起来很有前景,可我们还是担心稳定性。毕竟,创业失败的风险太大了。”一个学生直言不讳地说道。
苏然耐心地解释:“同学们,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正是因为有风险,才有机遇。我们这个项目已经获得了投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成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能积累到宝贵的实践经验,这对你们未来的发展,比什么都重要。”
尽管苏然费尽口舌,可愿意加入的学生依旧屈指可数。就在他感到有些绝望的时候,一个名叫刘浩的研究生找到了他。刘浩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略显腼腆的年轻人,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对技术的狂热。
“苏先生,我对您的项目很感兴趣。我一直在研究电子电路设计,我觉得我的技术能在您的项目中发挥作用。”刘浩有些紧张地说道。
苏然欣喜若狂,连忙说道:“太好了,刘浩同学!我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放心,只要你加入,我们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