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惬意地坐在服装店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户,在办公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他正处理着服装生意的日常事务,林晓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轻盈地走进来,把一份财经杂志轻轻放在桌上,嘴角挂着甜美的笑,说:“然哥,这本杂志里有篇讲电子产业发展的文章,感觉很有意思,你有空看看。”
待林晓离开,苏然随手翻开杂志,本是随意的一瞥,却被其中关于电子产业的内容深深吸引。文章中描绘着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预测未来电子产品将如雨后春笋般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时代的新宠。苏然的目光紧紧锁住那些文字,心跳不自觉加快,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改变自己商业版图的绝佳机遇。
自穿越到八十年代,苏然凭借着对未来的认知和拼搏的干劲,在清平镇的商业领域崭露头角。从最初的摆摊创业,到如今拥有颇具规模的服装店和文创业务,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但苏然骨子里那股不安于现状的劲儿,让他时刻都在寻找新的突破点。此时,电子产业的发展前景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了他的思绪。
第二天,苏然早早来到公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开始收集关于电子产业的资料。他翻阅了大量的行业报告、学术论文,还托人联系了一些在电子领域稍有了解的业内人士。随着了解的深入,他越发坚信,电子产业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傍晚,苏然约赵刚在镇上的小酒馆见面。酒馆里,人来人往,喧嚣热闹,但苏然和赵刚这桌却弥漫着严肃的气息。苏然把自己对电子产业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告诉了赵刚,眼神中满是期待。
赵刚听完,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说道:“苏然,我佩服你的眼光和勇气,但咱们一直做的是传统生意,对电子产业一窍不通,贸然涉足,风险太大了。”
苏然给赵刚满上一杯酒,认真地说:“刚子,我知道有风险,但机会往往就藏在风险背后。咱们当初做服装生意的时候,不也是两眼一抹黑吗?还不是一步步做起来了。现在电子产业就像当初咱们遇到的服装商机一样,错过了,我怕会后悔一辈子。”
赵刚沉思许久,缓缓开口:“话是这么说,可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资金从哪儿来?技术和人才又怎么办?”
苏然早就料到赵刚会有这样的疑问,他不慌不忙地说:“资金方面,咱们可以先从现有的业务利润里抽调一部分,再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投资人。技术和人才,我打算去高校和科研机构碰碰运气,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支持科技发展,肯定能找到愿意和咱们合作的。”
赵刚还是有些犹豫,他拍了拍苏然的肩膀:“苏然,我知道你有想法,也相信你的能力,但这件事太大了,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从酒馆出来,苏然走在回家的路上,思绪万千。他明白赵刚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他内心深处对电子产业的渴望愈发强烈。回到家,林晓已经做好了晚饭,温馨的灯光下,饭菜冒着热气,可苏然却有些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