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她才是传播知识的教师。
若在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全程一直回答,还是同一个人,真的不是一件光荣的事。
“对婚姻不忠定律,有不少实验可以来佐证,我说一个标准的……”
ABCD四组参加实验的人员。
每一组中都有一名成员是研究者的助手“冒充”的。
研究者安排这名助手当每组的组长(助手都是同一个人)。
在每次实验的休息时间,这名组长都会离开小组,到研究主持者的办公室汇报实验情况,并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印象评价。
组员的休息室和研究主持者的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
虽然助手和实验主持者的谈话声音很低,但是实验以巧妙的安排,让各组的成员可以清晰的听见,自己的组长是如何评价自己。
研究者设计四种情境:
⑴肯定——让A组的人始终得到好的评价,助手从一开始就用欣赏的语气说他们是如何如何的好,自己又是如何如何喜欢他们;
⑵否定——让B组的人始终得到不好的评价,助手从始至终都是否定态度。
⑶提高——对C组,前几次评价是否定,但后几次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
⑷降低——对D组,前几次评价是肯定,但后几次由肯定逐渐转向否定。
最后,研究者给其他人机会评价组长。
哪一组的组长(冒充的助手是同一人)更受组员的欢迎呢?
10分满分,四组成员给组长的平均分分别为6.42、2.52、7.67、0.87分。
也就是说,开始被否定然后慢慢转向肯定的情况下,C组的人给予组长的评价最高。
由此说明一个现象:
我们不仅在意别人是否喜欢我们,还在意别人对我们喜欢的变化。
让我们最开心的不是一个人自始至终都喜欢我们,而是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了那些原本不喜欢我们的人。
而这个“征服与被征服”,别人完全可以伪装出来,轻而易举地做到高效的反向利用(渣男/渣女的搭讪艺术学)。
在婚姻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好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