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微笑着说道:“还算顺利。虽有不少大臣心存疑虑,但朕已将科举制的大致情况告知他们朕。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推行,定能取得成效。”
皇后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改革之事关系重大,还望陛下谨慎行事。这举孝廉制度推行多年,牵扯到众多世家大族的利益,他们恐怕不会轻易罢休。”
刘辩握住皇后的手,说道:“朕明白你的担忧。但为了大汉的长远发展,朕必须要迈出这一步。朕会小心应对,不会让那些世家大族的阴谋得逞。”
夜晚,刘辩独自一人在御花园中散步。月光洒在他的身上,映出他修长的身影。他望着天空中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
“朕一定要让这大汉在朕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改革之路虽艰难,但朕绝不退缩。”刘辩暗暗发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辩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科举制的试点。工作他挑选了几位忠诚可靠、有才能的大臣,负责科举制的具体实施。
“爱卿,此次科举制试点工作至关重要。你们一定要严格按照朕的要求,公正、公平地选拔人才。若有谁敢徇私舞弊,朕绝不轻饶。”刘辩严肃地对几位大臣说道。
“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几位大臣齐声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试点地区选在了青州。这里地理位置适中,经济相对发达,人口众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刘辩派遣的大臣们一到青州,便开始张贴告示,宣传科举制的相关事宜。
“各位乡亲父老,这科举制可是陛下为了选拔贤才,让大家都有为机会国家效力而设立的。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只要有学问,都可以参加考试。”一位官员站在城门口,大声地向百姓们宣传着。
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议论纷纷。
“真的吗?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也能参加考试,还能入朝为官?”一位农夫模样的人怀疑地问道。
“当然真是的。已经陛下下了旨意,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通过考试,就有机会成为朝廷的官员,为国家和百姓效力。”官员微笑着回答道。
消息传开之后,青州各地的学子们。踊跃纷纷报名他们有的来自书香门第,有的则是普通人家的子弟。大家都怀揣着梦想,希望能通过科举制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考试的日子里,青州的考场外聚集了众多考生。他们个个神情紧张,又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