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晴轻声说道:“陛下,民女听闻此物不仅产量可观,且食用之法多样,或煮或烤,皆可果腹。民女还听闻季大人提及玉米,此次商队虽未寻得玉米,但在一岛屿听闻其大致模样,待下次出海,定当全力寻找。”
朱元璋龙颜大悦,哈哈大笑:“好!好!苏弘,你父女二人此番功劳不小,咱必有重赏。这土豆既已寻得,季先生,便由你着手安排试种之事,若真如所言之优,来年便大力推广。”
季如风领命道:“上位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让这土豆在我大明土地上生根发芽,造福百姓。”
朱元璋又看向苏弘父女:“苏弘,你能心系朝廷与百姓,积极响应出海寻种之举,实乃大明之福。咱封你为荣誉员外郎,赐宅邸一座。苏玉晴,温婉聪慧,特赐黄金百两,绫罗绸缎若干。”
苏弘父女连忙跪地谢恩,高呼万岁。
随后,朱元璋与季如风又就土豆的种植细节、推广范围等事宜细细商讨起来,御花园中弥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仿佛已经看到大明百姓因这些新粮种而衣食无忧的景象。
“先生,如今海军训练也步入正轨了,咱想问问,到底啥时候去征伐倭国,咱对金山银山实在馋的紧。”
老朱自打神游太虚,见识过倭国的金山银山,隔三差五总能梦见,金银山被倭奴挖空。
搞得他心痒的不行,可季如风早就说过,打倭奴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
季如风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上位,海军训练虽已步入正轨,但还需时间磨合,征伐需周密部署。不过,依目前海军发展态势,半年后可具备出征条件。”
朱元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好,半年时间,咱可让海军做好充分准备。这期间,先生要多关注海军训练情况。”
苏玉晴在一旁听得入神,忍不住开口:“陛下,民女愿为海军贡献力量。虽说女儿家不能冲锋陷阵,但可在后勤保障方面出一份力,苏家愿为大军提供粮草。”
朱元璋看着苏玉晴,眼中满是赞赏:“苏姑娘有此心,甚好。大军后勤保障也至关重要,就劳苏姑娘费心了。”
季如风看向苏玉晴:“苏姑娘,后勤保障责任重大,需细致入微。从物资筹备到人员调配,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出征倭国初步估算需要十万大军,至少要准备大军半年所需。”
苏玉晴郑重地点了点头:“季先生放心,苏家定当全力以赴。”
苏弘在旁,时不时点头赞同,他这一辈子,最大的骄傲便是这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