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贵安国际大剧院

罗辰笑着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表达,畲族文化里,这些舞蹈动作和服饰图案都有特别的寓意,就像一门独特的语言。”

陈瑞接着解释:“比如这五彩凤凰,在畲族文化里是吉祥的象征,他们通过舞蹈和歌声,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表达出来了。”

这时,主持人走上台,热情地邀请观众上台参与对歌。罗辰兴奋地推了推沙克,说:“沙克,你不是爱唱歌嘛,上去试试!美食和文化体验,一个都不能少,这可是难得的体验,就当是尝一道文化大餐,冲就完事儿!”

沙克有些犹豫,但在两人鼓励的目光中,还是站起身,大步走上舞台。他略显紧张,但在歌手的引导下,逐渐放开,用不太标准却充满热情的歌声,融入这场欢乐的对歌盛宴,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气氛热烈非凡。

陈瑞笑着说:“沙克这适应能力还挺强,看来文化交流就该这样,多参与多体验。”

罗辰点头:“是啊,这才是旅行的乐趣,能体验不同的文化,就像吃不同风味的美食一样,美滋滋!”

第二章《传福》,舞台布景切换成古朴的书院。朱熹身着一袭长袍,手持书卷,面容和蔼却又不失威严。他目光坚定,侃侃而谈“格物致知”的道理,一字一句仿佛穿透千年的时光,在剧场中回响。台下的“学生们”身着古代学子服饰,有的低头沉思,手中的毛笔在纸上轻轻摩挲;有的踊跃提问,脸上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气氛热烈而庄重。舞台上的道具十分逼真,案几、书籍、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甚至连窗外的“翠竹”都随风轻轻摇曳。随着朱熹的讲解,舞台上还投射出古代福州书院林立的画面,展现出当时文风昌盛的景象。

沙克疑惑地问:“朱熹在福州文化里真有这么重要吗?在美国,我们很少了解到这些东方的思想家。我们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讨论、辩论这些方式。”

陈瑞认真地解释:“朱熹的理学对福州影响深远,构建了福州古代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石,使得福州书院林立,文风昌盛,培养出无数贤才。他强调的道德修养和知识传承,深入到福州人的生活和价值观里。比如在福州,邻里之间讲究和睦,尊老爱幼,这些都和朱熹倡导的道德观念有关。”

罗辰也补充道:“而且福州人一直都很重视教育,这也是受朱熹思想的影响。不像美国教育注重思辨和实践,我们更看重知识的积累和品德的修养,这是文化差异导致的教育理念不同。绝绝子,老祖宗的智慧可深着呢!”

第三章《造福》,踏入三坊七巷的场景瞬间将观众带入旧时光。脚下,青石板路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蜿蜒地向远方延伸,似一条岁月的丝带,串联起福州的往昔与今朝。耳边,此起彼伏的福州方言交谈声传来,亲切又热闹,那独特的语调就像一首首生活的歌谣。街边小吃摊冒着腾腾热气,鱼丸、肉燕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垂涎欲滴,那香味仿佛是家乡味道的召唤,勾起人们心底最温暖的记忆。舞台上,演员们扮演着形形色色的福州人,有的在店铺里忙碌,有的在街头巷尾闲聊,还有的在逗弄孩童,生动地展现出福州的生活百态。背景屏幕上,不断切换着三坊七巷的四季景色,从春日的繁花似锦到冬日的银装素裹,让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福州的岁月变迁。

罗辰深吸一口气,说:“这味道,太熟悉了!就像回到小时候在巷子里乱跑,等着吃妈妈做的美食。这波回忆杀,直接拉满!”

沙克闭上眼睛,感受着:“虽然听不懂方言,但这氛围和味道,真的很有感染力,和美国的街道完全不一样。我们的街道更喧闹,到处是汽车的喇叭声,而且建筑风格也很不同,没有这种古色古香的韵味。Unbelievable!”

陈瑞笑着说:“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的缩影,这里面藏着无数福州人的回忆和故事。从名人故居到传统小吃,每一处都承载着福州的历史和文化。不像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我们这儿的文化可是沉淀了上千年。”

第四章《洪福》,舞台上呈现出革命老区的艰苦场景,红军勇士们身着破旧却整洁的军装,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舞台特效逼真,枪炮声震耳欲聋,烟雾弥漫,火光闪烁,让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观众席中,眼中闪烁着泪光,身旁的年轻人则握紧了拳头,表情凝重。全场观众都被这英勇的故事深深打动,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里。演员们的表演极具张力,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革命理想的坚定和对战友的深情。

沙克眼眶微红,感慨道:“Jesus!没想到福州在革命历史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这些英雄们太伟大了!在美国,我们也有自己的英雄故事,但背景和经历真的很不一样。我们的英雄更多是个人英雄主义,像漫威电影里那些超级英雄,拯救世界靠个人的超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罗辰面色凝重,说:“他们用生命和热血,为福州的未来铺就了道路,这份精神一直激励着福州人。福州的革命历史是集体奋斗的历史,大家为了共同的理想和家园,团结在一起。”

陈瑞轻轻点头,补充道:“这也是福州文化的一部分,坚韧不拔,为了理想和家园奋斗。和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我们更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