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照亮

演变战役 力量焊接 1637 字 18天前

对乡民来说,黑军到来的每一天都如在梦中。

“老乡,早上好啊。”

清晨,几个成列扛着锄头的年轻战士踩着田埂,对迎面而来的村民笑脸相迎。

“好,好。”

村民讪笑着刚要鞠躬作揖,战士们已经打过招呼从旁经过,直让村民恍惚,这帮当兵的一不图钱二不图粮,也没对他们有什么冒犯的举动,好像真是来帮他们似得....黑军喊出的口号,他仍没敢完全相信。

封建时代的军队实在太败坏了军人在老百姓眼中的形象。

以至于俗语讲,“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尤其,宋朝的军制分禁军、厢军、乡兵和藩兵。

其中禁军是中央军,藩兵是边防军,依着古代的军纪,他们理所当然的是群“兵大爷”,乡兵是拉来的壮丁,然后厢军里面有大批【配军】,就是犯了罪的人罚去充军,人们称之为“贼配军”。

上述这些部队的军纪能乱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嘿。”

想起这么多天所见所闻,村民望着战士们抗锄头的背影,乐了:

对这些农活干得又快又好,对谁都是和和气气的战士,他越来越怕不起来了。

很快,战士们渐渐走远。

当他们真正下到地里的时候,不少黑军士兵已经在劳作了。

为了保证生产,尽量减少乡民的负担,黑军营房附近种上了庄稼,养起缴获的猪仔、马匹,原本无人照料闲置的田地里多出不少挽起裤脚袖口挥锄头的军人。

俨然一幅抢时间、抓生产的态势。

起初,这引起了部分群众恐慌,他们觉得黑军怕是要抢田地了,至于手里拿的农具还是兵器,那也没差,农具照样能打死人,他们被抓壮丁的时候许多人都是拿着锄头耙子就上了,很多民间流传的武术都脱胎于生产活动,所以叫“庄稼把式”。

直到人们发现,黑军真的只是在做农活。

他们还会帮助那些缺少劳力的人家,挑水劈柴,刨地修屋。

渐渐地,哪怕最排外的村庄也接纳了这些奇特的外来客。

“陆同志。”

离黑军耕垦的田地不远,看上去高大温和的青年征得农户同意以后下到地里观察,他旁边跟了个加入黑军没多久的小战士。

小战士好奇地问他:

“您最近老是到地里头看,这看能看出个啥啊?”

陆大古只是笑笑,告诉他:

“能看出庄稼的生长情况。”

也能把我脑袋里的知识和实际对应上——有这点就很足够了,他想。

按照陆大古自石器时代起,六十多年来对农业的理解而言,他将作物为人需要的各项指标分为三个大类,首先是【抗生物逆境】,如病虫害;其次是【抗环境逆境】,如寒暑干旱;最后是【产量】,这是最重要的指标,就作物而言,什么都没有能把人的肚子喂饱重要。

而这里的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