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马教员为人处事公正讲理,虽在渭河这做的是劳改工作,管教却从未打骂故意刁难过谁。
关键是政令的实施很有趣,本来作为戴罪之身来以工赎罪的,王庄却给了他们特殊的希望。
那就是嘉奖令,凡是好好干活的,三年之后放归安置,可根据工分表现,分得一定的羊。
当然数量不会太多,因为此时大唐普通百姓,劳作一年能合计两头羊就不错了。
可马周行使政令的时候,却举一反三,例如每月设定了超工嘉奖,让每一份超出的劳力都能获得工分嘉奖。
还有像认真工作者,可与家属团聚,表现优异者可在服役之时婚嫁娶妻,这样以家庭三年赚取的工分,合计起来就比较可观了。
当然马周也在这一过程中夹带一些王府的私货,如王府实施的政教嫁娶观念等等。
更大的还有王府用工名额放出,如三年后,王府会在草原建立牧场,自然就需要人手来放牧。
经过政教改造的这些人,也不是不能用。
这导致了这些强壮的突厥俘虏跟疯了似了的干活,甚至形成了攀比之风。
可马周却让教员们反向劝阻,严格规定了劳作时间,生怕他们累嗝屁了。
加上王府有的是办法让他们补充营养,虽然有些东西味道不怎么样,可营养绝对超标。
这就造成了这些突厥俘虏,反而比来时更加精壮了。
渭河北岸,部分突厥人聚集地,简易板房整齐有致的分布。
一名突厥男子站立在居住区的空地前,面前不少人已经整齐的聚集。
一个年轻的突厥小伙,从旁边的板房里快步走出:“骨咄禄?锐风队长,我们也去给马教员帮忙吗?”
“我们这队都去,干什么听吩咐,谁要不听话,看我怎么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