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卫人吕不韦

卫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鹤壁、安阳、濮阳,河北邯郸和邢台一部分,山东聊城西部、菏泽北部一带,首都朝歌,后建都于楚丘、帝丘、野王。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战国初的昭公时期,三晋强盛,而卫国如小侯,成为魏国的附属;到了成侯时期,因为国势不如诸侯,于是贬号为侯;到了嗣君时期,卫国只剩下濮阳,而卫侯贬号为君。

而不得不说的一段历史是,护送周平王东迁平戎乱之时,除了当时强盛一时的老牌诸侯国卫国之外,还有尚没有被周王室正式册封,认可为诸侯国的秦。

当此之时,和当时的大诸侯国——卫国相比,无论是地位还是势力,都是远远不如的小小秦先祖,也就是秦人头领,后来被敕封为秦襄公的嬴开,因为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平戎有功,才被正式封为诸侯。因为但凡诸侯,都需要裂土封侯,所以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才成为周朝的正式记名诸侯国。

但历史就是历史,即便这段历史是卫国的衰败史,同时反过来也是秦国的强盛史!此时的卫国,正是怀君在位时期。而国家业已沦为魏国的附属国,而国土也只剩下濮阳这一域之地了。但即使是这样的一个,类似于大国封君之地大小的——小小卫国,毕竟是由响当年的煌煌大国浓缩出来的。这最后剩下的国人,虽人数不多,可却是实实在在的精华版。

孔子在卫国前后十多年;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赞赏“卫多君子,其国无患”;商鞅,吴起,李悝皆出于卫国。所以说,卫国虽国小,但底蕴深厚。

卫国濮阳主街道上,魏国的使团车队,正在徐徐驶向卫国王廷。街道两旁的路人看客们观此情景,无不七嘴八舌的吵得沸沸嚷嚷:“你们看,这是魏国的使者!看来啊,他们又来咱卫国找事情了啊!哎——谁让咱们卫国国小力衰啊!”

... ...

这群七嘴八舌的吃瓜群众所在街道旁,有一个富商,正在撩起因为要给上国大魏使团让道,早就停靠在路边的马车窗帘。而神态淡定的冷冷观望着这一幕的富商,正是卫国首富——吕不韦。

“还记得上次魏国来催加贡品,一张嘴就是狮子大张口。宗室不愿意从自己身上出血,就把份额尽数摊牌了下来,濮阳上下商家包括平民在内,都不得不砸锅卖铁捐出银两,最后闹的天怒人怨,差点把宗室的屋顶给掀翻了。不知道这次‘堂堂’大魏国又想干什么?!”吕不韦低声说道。

“肯定没好事就对了。不管了,公子,咱们快走吧,今天的帐还没有收完呢。”家老催促道。

... ...

下面先搞个人物简介。吕不韦,土生土长于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城濮阳,继承祖产后经过戮力经营,这个时候业已成为卫国首富(其实算面积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大县或者是市州的首富)。

首先,吕不韦去了他的第一处产业,濮阳最繁华的商业一条街。这里有吕氏商社亲自经营的布匹坊、酒坊、水粉铺、书经籍铺、米面铺、饭庄以及酒楼。尽管这些铺子都很赚钱,但仍然不是吕不韦最主要的产业。吕不韦最大的依仗,是这条街的整块地产房产。也就是说,这条商业街,都属于吕氏商社。而吕不韦此行的目的,就是作为包租公,去这条商业街收租金。

吕不韦看着自己在濮阳这座繁华小城里面的产业,心里面还是稍微有点得意的,毕竟这些都是他这些年来,辛辛苦苦拼来的。

吕不韦想起数年之前的此地,虽然繁华,但却远远不是濮阳首屈一指的最繁华之地。是他,用战略眼光发现它的价值,并且大力度进行了一番收购整合重建,然后针对濮阳人喜好妆容华服、喜好附庸风雅吟诗作赋、好饮酒歌舞的特点,有针对性塑造起来的。他的濮阳首富地位,也是由这里奠定的。

忆往昔峥嵘岁月了一番之后,吕不韦走下马车,开始缓缓的在街上穿行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经籍铺——濮阳第一书。经过多年的经营,这间铺子的藏书已达到濮阳城之最,就是濮阳城主卫君,有诸如卫国历史等问题需要查问,遍阅君府藏书档案而不得,也需要专门差人,到他的这“濮阳第一书”借阅,如果还是没有的话,吕不韦敢说整个卫国怕是就无法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