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有些话虽然没明说,可是刘循却能听出个大概意思了,他甚至心如同镜,知道父亲是因为梓萱之事,还有刘瑁的关系,已经对刘纬又重新产生了嫌隙和不满,可是让他真的去造刘纬的反,刘循是万万不敢的!
刘循倒不是怕了刘纬,关键是他觉得根本没有那个必要,更是明知绝对没有成功的机会!如今蜀中,人人仰望刘纬之德,正欲图报之人甚多,岂能有人随之附逆?难道造反就靠他们爷俩,外加梓萱一个弱女子吗?
可是刘循又不敢违逆父亲,显得唯唯诺诺不敢反驳,他敢打梓萱,更是敢下令禁足她,把梓萱关起来,但他可不敢如此对待父亲啊!一时间,刘循显得左右为难,踌躇不止!
“蠢子,汝不明彼之所诺,皆无所凭者,乃空口之愿乎!”刘璋越看这个不争气的儿子越生气,用手一指刘循面门,继续怒斥道。
刘循一听,心里微微有所触动。的确如父亲所说,刘纬的承诺,看起来如同镜花水月,难以实现,可毕竟现在自己掌握州府大权啊,这起码能证明,刘纬的本心之诚。否则,他完全可以指派他人管理益州府,又何必用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哥哥?
“儿……掌益州之权……可也……”刘循弱弱地回应了一句,那意思是刘纬对待自己,还算不赖,应该知足。
“汝可调一兵一卒乎!”刘璋见刘循还是执迷不悟,又这反诘道。
“这……”刘循犹豫了。的确如此,现在的他不过只能掌管政权,却并不能调动一兵一卒,说是益州目前的最高执政者,实际上也还是个打工仔,根本算不上领袖。
可即便如此,刘循也觉得很知足了!失败者,能保住性命,还能继续居于高位,掌握一定的权力,还要有什么多余的奢望呢?
“父亲,儿有错在先,得纬弟宽恕,乃有今日,切不敢有虚妄之思也!”刘循十分动容,连忙劝说刘璋道。
这句话,倒是令刘璋突然回忆起了自己当初所犯下的错误来,可世间就是有这样一种人,死要面子,却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早些年,刘璋多少也是服了,可今天,似乎压抑许久的本性,又爆发出来了!
“为父为兄,何错之有哉!”刘璋这句话就是不讲理了,意思是做父亲和做兄长的即便有错,也不是错,你刘纬作为儿子和弟弟,只能受着,不能抗拒,这是孝义的要求!
确实,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是秉承孝义治国,孝是为人的立身之本!可我们也看出来了,这种所谓的孝,甚至包括二十四孝当中的某些故事,其实都是一种愚孝,偏离了孝的本质!
就是到了现代,还是有许多中国人,用“孝顺”,作为道德准绳,却忽视了孝顺和孝敬那是两回事!
孝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孝顺就不是了!前者强调的是敬,后者强调的是顺。敬,是相互的,也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而顺,强调的是无条件的顺从!
不管父母是如何对待你的,作为子女,就必须顺服,这是典型的封建父权主义,更是帝王所推崇的一种使臣下和百姓盲从顺服的洗脑思想!试想一下,到了现代,还有人一口一个孝顺地去要求自己和别人,是不是可笑?
不过在汉代,这种无条件顺服的愚孝,却是大行其道,是必须遵守的社会典范!也就是说,不管父亲曾经犯过什么错,当儿子的都必须无条件遵从,否则就是不孝!
这种思维,想想也知道是错的啊!就比如刘璋,当初他差点杀了刘纬,甚至不要这个儿子了,把他赶出家门,过继给了别人,其实都是刘璋自己一手造成的恶果,难道还能怪罪刘纬不孝?
生你养你,就是深恩厚重,我就是要了你的命,你也得受着!刘璋其实就是这种心态和思想,所以他岂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可怕的是,刘循骨子里,其实也是深受这种思维的影响!
正因为刘循所受到的教育也是这样的,而且根深蒂固,他才不敢忤逆父亲,即便知道他所想所做是错的,出于孝义,也不敢反驳,真可谓是愚孝无疑!
“父亲……此事……还待从长计议为上……”因为愚孝,刘循明知道错,却似乎有所动摇了,他好像认可了刘璋的说法,只不过在强调,以现在的实力,根本不足以造刘纬的反,还需要韬光养晦,以待时机为上!
其实刘循的心里也很矛盾,他这么说仅是权宜之计,也是打算暂时安抚一下父亲的情绪,先稳住他,来日方长,再慢慢劝说和打消他心中的妄念才是!
刘循深知,刘璋若想夺权造反,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一旦为之,身家性命将有不保之危险!他不忍看见父亲犯糊涂,却又无法拒绝,便只能是虚与委蛇,故作此言了。
“哼!为父自有主张!”刘璋见刘循的态度似乎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冷哼一声,似乎胸有成竹一般,竟这样说道!
刘循惊呆了,这还是那个懒于政事,当了好几年甩手掌柜的父亲?这还是那个每日喝茶闲居,提前进入养老期的父亲?梓萱的事,难道给他的刺激这么大?又激发了他内心弥散已久的雄心大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得不说,刘循此人多少还是有些性格软弱,没有刘纬那般刚毅,面对父亲的坚持,他没能阻止,反而轻易地便妥协了!当然,他是绝对不会与刘璋同谋造反的,可是却抱有一种纵容的态度,也就是说他既不会阻止,也不想参与,更不会向刘纬密告!
就这样,一场阴谋就此开始生根,不过刘璋虽然起了异心,却也和刘循一样十分清楚,若想造反,谈何容易,还是需要等待时机!
然而,上天似乎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