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师的人数在五营以上。
实际已经将平乱旅升格为副师级单位。
董先知道。
这黄巾残余还有不少实力。
而地方宗族豪强也不容轻视。
太史慈和管亥任重道远。
眼下仅是青州一地。
他们还需往南。
不给政策不行。
有了董先的政策。
再加各州军管旅的保障。
接下来太史慈和管亥的任务就更加顺利。
扬州黄巾陈败、万秉。
庐江戴风、陈策、陈兰、梅乾、雷绪。
丹阳祖郎。
吴郡邹他、严白虎、钱铜。
会稽潘临。
豫州黄邵。
多亏这些年董先诚信经营。
再加上过往也有过交集。
如今董先又有征北将军、并州牧、持节钺、灵丘侯的名头。
这些人也知道,面对乱世,光靠自己不成。
于是太史慈、管亥再联手各地董氏经营者。
他们便都重新投靠董先了。
当然了也有例外。
豫州的黄巾龚都。
这龚都竟然违背与圣姑张宁的约定。
出尔反尔。
改投袁绍。
支持袁绍新任豫州刺史周喁。
不过也难怪。
这汝南是袁绍的家乡。
龚都没少接受袁氏资助。
拿人手短,自然无法不从。
大别山的平乱旅副旅长麋芳。
他最近很忙。
先是荆州军管旅教员莫酉给他送来荆州逃脱的宗族。
比如张虎、陈生等人。
然后又是太史慈劝降了庐江、丹阳、吴郡、会稽等人。
这大别山就这么大。
当然无法容纳。
太史慈只能再次上书董先。
董先经过考虑。
决定将泰山划给青虹师。
新成立泰山旅,由管亥任旅长、麋芳任旅军师。
将麋芳调往泰山,离麋氏东海朐县比较近,也算是对麋竺暗中支持的回报。
管亥麾下便是招降的青徐黄巾降众。
依所据山头为营番号。
如岱山营、原山营、妫山营、公来营、箕屋营、蒙山营等。
由张饶、徐和、司马俱、丛钱、王营、李条分任各营营长。
管亥更是亲率梁父、临乐、尤来三营周旋于各山之间。
同时让平乱旅改以安丰大别山为中心。
太史慈任旅长、戴乾任旅教员。
以秦岭为西北翼,扬州南部群山为东南翼。
同样以各山山头为营番号。
以黄邵、陈兰、梅乾、雷绪、严白虎、祖郎、邹他、钱铜、许昭、潘临等人为各营营长。
并让南海郡守田丰和东冶侯官县长郝普支持平乱旅东南翼的发展建设。
这样南北刚好可以连成一线,保持物流路线畅通。
至于人选如何调配。
董先只能让太史慈和管亥组织调整考核。
一来沙汰老弱妇孺,保留精锐。
二来可根据成绩进行任命。
而灵丘董先也有自己的任务。
眼下下属们最重视的是他的后代子嗣问题。
如今他已弱冠,并且大婚。
有造人合法手续。
于是他也十分用心。
与蔡琰一起努力造人。
除此之外,董先带着蔡琰居住桃花山上。
闲暇之时,两人开始整理百工等各科书籍。
尤其是数理化军地生。
这让刘洪很高兴。
数学是基础学科。
董先能率先整理。
刘洪便与自己所学一一对照。
他带着弟子徐岳,杨伟、韩翊逐一研究,不懂便问董先。
至于经文历史。
已经有蔡邕的十年心血。
董先并不去画蛇添足。
卢植搬来后,也只是蔡规卢随。
他重点还是维持桃山书院有大儒的名声。
还有就是教育自己的儿子卢毓。
从他给卢毓取的字便可看出。
子家。
家,居也。
可见卢植想弥补对家的亏欠。
而手工技巧方面。
百工堂有十余年的讲堂经验。
各项目大匠学徒和周边雇佣已经很习惯了。
另外还有韩暨统筹管理百工进展。
毕岚、相里器、石头、皮阿弱、房阿建、车阿多、高柏、蒲冶、温铁、刑林、阿三、呲呲、刘信、规等人总领研究事项。
而耕种畜牧养殖有枣祗、李渔、刘辛、梁辰、仓慈、焦先、侯武阳。
小主,
医药有白歧、李医匠、张机、华佗、樊阿,吴普。
这些暂时不用董先操心。
再说了,他也操心不过来。
人虽有两个。
但有冰鉴之眼的只有一个。
董先打算按图书馆的分类。
先默写到高中阶段。
由浅到深,把门类补齐。
重点是提出设想,实验研究,总结归纳,形成理论,最后一一验证。
甭管怎么说,先有再说。
不过要建立分类齐全的学科,就绕不过钱粮二字。
董先开始让人向韩馥与李儒讨要钱财。
这可是并州该得的。
按惯例。
因为旧幽、并二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
所以岁常割青、冀、司隶赋调五亿有余,以给足之。
其中幽州分二亿多。
并州分三亿。
从中平六年起,这笔钱就没给了。
每年三亿钱或折合铜四万石。
董先没打算让他们赖账。
至于董卓小钱。
不好意思,按废铜算。
当然了没有铜也有其它办法。
比如可以用粮、帛、军备或者金、银、铁、铅、锡锭抵扣。
不过不能按董卓小钱的价格。
这时的粮价已高达万钱。
只能按董先自己的定价。
比如粮食,不多,按五百钱一石。
也因为如此。
董先落得个讨债州牧的称号。
同样在桃花山上。
毛玠、凉茂、鲁肃、诸葛亮等新人很快便融入其中。
他们跟随旧生。
领了蔡邕编写的各科书籍。
在卢植、田晏带领的教学团队引领下。
上午学文,下午学武,晚上练体能。
有时还需要耕种,学百工技艺,学战伤自救互救。
他们也有统一的番号。
桃花营。
按董先任用规则。
新人要先到桃花山整训。
如今桃花营编制已扩为两营六千人。
董先在忙,别人也在忙。
比如孙坚。
他听从袁术的指示。
驻扎鲁阳城。
这天他遣其长史公仇称带着兵马返回荆州督促钱粮。
在城东门外,临时搭了一处帷帐送别公仇称。
事关军伍未来的生存。
所以孙坚率其麾下官属皆到场为之送行。
董卓闻讯。
便亲率数万骑出击。
前锋数十轻骑先到。
孙坚才刚和部属喝完酒。
见董卓大军前锋突然赶到。
于是他一边若无其事地谈笑风生。
一边正暗令部属,整顿军伍。
然后外松内紧,就像没事人一样。
慢慢将众人撤回城中。
这一过程都被董卓看在眼里。
他见孙坚沉着。
怀疑孙坚有后招。
于是让人不可轻举妄动。
随着董卓骑兵越聚越多。
大家都有些心慌。
但孙坚仍然不为所动。
直到大家入城之后。
他才起身,最后入城。
事后才说:
“刚才,我之所以没有立刻起身。”
“正是害怕引起慌乱,互相拥堵,导致无法入城。”
而董卓率领的大军就这样看着孙坚组织兵马入城。
始终不敢进攻。
孙坚版的空城计收效明显。
董卓见孙坚已有防备。
于是令胡轸驻守广城关。
自己则带人返回雒阳毕圭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