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凌操,他不附和那些混混的言行。
而是正气凛然地喝止:
不能欺凌本地人不能欺负外乡人,不能欺压弱者。
这才为束显解了围。
束显胆战心惊,迫切需要有人护卫。
于是便提出雇佣。
凌操同意了。
于是就这样一起北上。
至于北方商团长莫逊,看到三位商团长皆有人选。
于是让涿郡范阳县马台上场,给自己争个人气。
他本想去范阳找郦氏谈合股的事,途中遇到马台背母回家。
觉得这人孝顺,于是便用自己的驴车送其母,然后邀请马台同行。
可是这郦氏看不起莫逊商贾市籍的身份。
所以不了了之。
但这马台,却不离不弃。
没有看轻莫逊。
这让莫逊印象大好。
于是提出签长约。
就这样,一起来到灵丘了。
现在其它商团有人上台,自己没人,多不好意思。
他身为舅舅,又是自己要来的这北方商团长一职。
自然不能落了外甥的脸面。
所幸这马台也经过课考,并成功通过董先的面试。
众人看石台上人越来越多。
很多人也跃跃欲试。
比如:
来自徐州东海郡郯县的王猛;
来自豫州沛国谯县郭鹏,表字子凤;
来自凉州汉阳郡陇县高诚,表字子明;
来自凉州敦煌郡广至县盖俊,表字子英;
来自并州雁门郡马邑县的张俨,表字子敬;
他们也都以有勇力,而选择加入先锋部曲。
眼下登上石台上,且通过课考,除了刘辛想养鸡、刘信想打铁外,其他人都想加入部曲。
董先让刘辛去嵬白山找褚燕报到,那里还有佃户八十余人听从褚燕调派。
而刘信呢,董先则让他找百工堂大匠相里器报到,同样是铁匠出身,比较有共同语言。
至于想加入部曲的人,就先跟在自己身边,充当护卫吧。
除了刘雄鸣、凌操、马台、王猛四人的文化底子差下
剩下乐进、郭鹏、高诚、盖俊、张俨五人,有表字,应该还是能书会写的。
在董先确认完他们不是穿越者,或重生者之后。
便安心的把他们放在身边。
安排好后,他继续守在石台。
太阳没落山,他就会继续守着,这是第一次,要显示自己的诚意。
以后会由成、武、规三人安排守这招才石台。
这边招才石台热闹非凡,那边田晏和夏育也在亭卒的指引下找到了董武。
董武在高柳出发前曾远远见过夏育一面。
所以一见面,便以下属行礼:
“武,见过前破鲜卑中郎将和前护乌桓校尉”
夏育和田晏见到了董武,也十分高兴。
这个困扰近二三年的谜团正一点一点撕开。
夏育迫不及待地问:
“育曾听闻,董县尉曾为本校尉后军屯长,并率本屯安然退军。此事详情如何?”
小主,
董武听了,于是一五一十地告诉夏育和田晏。
从得知三路出塞,董先预言大败开始,让自己准备食袋、绑腿、水囊、护心镜,又让自己小心饮水、注意保留粮食,观察退路,然后自己绕到宁县北面的宁川水回来。
“当时你那庶侄是如何预言的?”
很明显田晏抓住了重点。
董武于是又把当时灵丘县赌坊局头和董先的预测详细说了一遍。
当时赌坊以三路出塞开盘。
当时局头以八条理由坐庄。
他说前破鲜卑中郎将和前护乌桓校尉是前太尉段公的爱将,有八胜:
一来十数载的戎马生涯,段公定会指导;
二来二位多次以少胜多;
三来二位多次先登,武力不凡;
四来臧旻持重,又有南匈奴骑兵相助;
五来有雇佣乌桓铁骑相助;
六来度辽营素有一汉敌五胡之称;
七来高柳离王庭仅有三百里;
八来正值秋收,可就地补给。
而董先则以三败预言:
首先,羌与鲜卑不一样,羌背后是山,而鲜卑背后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其次,鲜卑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而汉军将士,却罕出塞垣。
最后,朝廷对是否出兵的意见不一,这样难免掣肘!
听了董武讲述来龙去脉,田晏和夏育好奇心又起。
提出想看看当时说的食袋、绑腿、护心镜。
董武也同意了。
但现在不比战时,并没有在身上。
如果要看,要到家中看。
田晏和夏育想,既然要去董武家中,不如能不能顺便见见董先。
董武说可以,但董先现在在城南石台招才。
要不这样,他回家拿食袋、绑腿、护心镜。
然后三人在石台碰面。
哺时三刻,董武和田晏、夏育来到招才石台。
看见董先还在那里守着。
一个总角小儿,居然能够坚守。
不禁让田晏和夏育刮目相看。
董武向董先介绍田晏和夏育的身份。
这董先听完后,立刻上前,以师礼相待。
也不怪董先有此唐突之举。
目前为止,董先先锋部曲的训练主要依靠叔父董武及原先队率强兵和铁军,另外辅以郡兵为骨干。
然后是第一批加入的护卫,褚燕、黄龙、白波、郭泰、李伯屈、苌霸洪、张阿雷、左子良八人。
虽然后面,也有介绍优秀的人加入部曲。
比如褚燕介绍的杜长、王当和孙轻。
还有黄龙、白波、郭泰介绍的胡才、李乐和韩暹。
但这些人未经系统培训,终究只能算是武力比普通人高一点的兵卒而已。
再说,冷兵器的阵型与热兵器也不同,要更复杂一些。
这些无论是担任过屯长的董武,还是武力高的褚燕、黄龙都无法胜任。
而这田晏和夏育,都是跟随段颎身边,沙场浸淫十数载。
也有多次带领参与数万人规模的会战,包括运用过计策、坚守、攻坚、合围等战略战术的经验。
这可是目前董先所需要的。
包括董先自己,虽然自己前世从军二十载,但也只是军士。
况且和平年代的演训终究无法和真刀真枪的硬拼相提并论。
所以董先才会如此迫切,希望田晏和夏育加入,担任祭酒一职。
这田晏和夏育见董先如此突兀失态,不禁有些惊奇。
人家看我俩又是与阉宦有关,又是丧家之犬,都唯恐避之不及,为何你敢以师礼相待。
看到二人有惊?之色,董先稍稍收敛,解释道:
“我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以一时胜负论输赢。”
“二位久经沙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史会给段公做出正确评价!”
“正因有像段公这样,有像二位这样的边疆将士的付出,才有内郡安稳和平的生活。”
“他们能在朝堂之上尔虞我诈,不正因为有像二位一样的人守烽候望吗?”
“所以,这些都值得我以师礼相待。”
夏育和田晏对董先有此见识而佩服。
于是又问:
“听闻你筑台招贤,不知有何图谋?”
董先也不矫揉造作。
“小子欲效先贤,扫荡草原,向北千里。勒石燕然,封狼居胥。为北地黔首,谋百世太平!”
田晏听了,顿时高看一眼。
这小子,开口就是要百世太平。
真有些不知深浅。
夏育心想,此子年方十岁,若是实现,那复三路出塞失利之仇,指日可待。
两人对视一眼,接着问道:
“那你将如何实现勒石燕然的想法?”
董先低声道:
“先人曾云:刀枪见血,呐喊一响,黄金万两。欲谋戎事,必先聚拢钱粮。”
“眼下小子不才,正为此布局天下,已有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