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虽说不太看好孔丘,只听孔丘愿意去说服李耳,自然是满心欢喜的应允。
孔丘到了东周国以研讨学识之名拜访李耳,李耳不疑有他接待了孔丘。
李耳的学问见识使得孔丘惊若神人,更如云中观龙难见全貌。
在李耳的指点之下,孔丘才意识到自己的学识和政事观点上的不足之处。
李耳短短几天的教授孔丘获益匪浅,感觉时机成熟孔丘便开口辞行。
李耳前去送行,怎料孔丘执弟子礼向李耳拜别。李耳为人不争,明白孔丘的意图李耳也并未生气,更是以上善若水之道点拨孔丘。
孔丘以李耳弟子的身份回到鲁国,名声大噪,一时间前来叩门拜师之人络绎不绝,鲁王也对其另眼相看,孔丘仕途步步高升。
孔丘开办私学更是受到士族之人追捧,能拜师之人无一不是士族,所谓孔丘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所谓贤者便是世袭王族公卿之后。若非顾及常言的仁德之道孔丘断然不会收平民子弟为学生。
孔丘带领弟子重修古籍,作为传道授业之典范,孔丘将李耳所授归于自己,方才有了“儒道”!
儒家开山大典热闹非凡,孔丘的弟子邀约自己的亲友为孔丘捧场,举目而望满眼皆士族,自成一家孔丘地位与诸侯王相差无几。
众多有心之人见孔丘如此,纷纷效仿方才有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况。
诸子百家因何而兴?无外乎因为权利和财富!平民不可为官,士族子弟便成了百家哄抢的对象。
面对官府和百家的双重欺压,九州之内百姓过得苦不堪言,不仅有繁重的劳役、徭役还得随时被贵族征调兵役,百家也会巧取豪夺。
百家之初,门人为步入官门争相拜入贵族门下,奈何大多寒门之后投效无门,心有不甘的寒门子弟借同门之谊转而行商,有了同门的扶持这些人赚得了大量钱财。
小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见行商有利可图,士族百家纷纷安排人手行商,士族百家之人相互勾结。天下商贾一半出自百家,一半出自士族豪强,至于平民在百家跟官家的打压下除了投靠便只得弃商。
随着行商的人愈发增多,百家首领渐渐发现每逢战乱之时,货物出手的速度更快,尤其是自塞外的牛羊、战马更是有钱难买。
胡人残暴长久以来边关之地早有诏令:无通关手令禁止出关。边关守将虽以兵家自居却也算不得百家之人,商队只能在同门郡守的暗中操纵下出关一二。
箕子朝鲜、高句丽不止与中原素有往来,与胡人部落也来往密切。有中原权贵相助,前往箕子朝鲜、高句丽的商队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