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朝廷封赏众人担忧

刘宏以及群臣听闻卢植之言,也是唏嘘不已!身为汉人,无论在内部如何争权夺利,但对待异族,向来是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若是此时张杨已经回归,今日朝会乃是为了张杨论功行赏,众大臣或许还会衡量一番利益得失,进行一番政治博弈,但对于一个为了大汉百姓安危、甘愿以身犯险,同时又生死难料的热血少年,无论是出自世家还是出自寒门的大臣都是心存敬佩的。

刘宏沉吟片刻后,刘宏没有再与众大臣协商,径直下旨:

“张常侍,拟旨!”

张让连忙小跑到御案一侧的一个小案几旁,面向刘宏坐定,铺开一张圣旨,提起笔填饱了墨汁,静候皇帝刘宏乾纲独断。

“朕闻云中张杨、张稚叔,年方弱冠、却常怀锄强扶弱、济世救民之心,深得万民称颂!

更于鲜卑欲大军压境之际,不计个人生死,不顾兵微将寡,深入鲜卑腹地,试图以一支孤军搅乱敌军后方,为大汉百姓免除刀兵之祸,如此忠肝义胆、英勇无畏的真豪杰,实乃大汉男儿之楷模!

今特擢升张杨为度辽校尉,加封关内侯!

张武、张文韬,德行兼备,教子有方,为彰其德,特征辟其为云中都尉、关内侯!”

刘宏一口气下完旨意,眼看着张让吹干墨迹、用上了玉玺之后,继续道:

“将这份圣旨以及张懿奏疏上有关张杨的事迹,命人抄录下来,便传大汉州郡,张懿能为义子扬名,朕这个大汉皇帝,亦不能让义士寒心!”

对于刘宏的圣旨,没人会去反对,因为在众大臣心中,对张杨的封赏就是个死后哀荣。至于对张杨父亲张武的封赏,除了关内侯的爵位可以领到一些俸禄,云中都尉一职更是个安慰的名头。

数日后,随着圣旨的下达,整个大汉上到世家权贵、下到黔首百姓、贩夫走卒,纷纷得知了张杨的事迹,张杨顿时得到了整个大汉百姓的称颂,那些受过张杨恩惠的并州百姓,甚至是为张杨立起了生祠!

晋阳刺史府,张懿看完圣旨之后,脸上的担忧之色更浓了几分,不过,他并没有朝廷那般悲观,因为吕布曾言,有关羽相助,若是张杨想逃走,区区鲜卑无人能将他们拦住。

对于吕布的判断,张懿还是很信任的,可心里就怕张杨与关羽意气用事,不肯抛下军队逃走啊!

实际上吕布也是有着同样的担忧,因为他比张懿更了解张杨,虽然张杨如今性情大变,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怕在紧要关头,张杨又犯了那妇人之仁的毛病。

不过张懿问起,感觉到张懿那发自内心的关切,吕布也只能往最好的方面去回答。

云中张家坞堡,宣旨的太监宣读完圣旨后,连好处也没要便急匆匆的、在北军的护送下,逃也似的离开了。

毕竟云中对他们来说,便是异族腹地。平时给匈奴王廷传达旨意,都是由护匈奴中郎将代为传达,若不是皇帝对此事极为重视,他们死活是不肯来的!

张武默默地收起了圣旨以及一应印信文书,回身看着郭氏以及李芸,淡淡一笑,说出了与吕布安慰张懿的话来:

“不必担心,以杨儿与云长的武艺,若想逃走,区区草原蛮夷,还拦不住他们!”

实际上他心中,也是与吕布有着同样的担忧,不过他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那便是完成张杨的嘱托,其他的,担忧也是于事无补。

至于云中都尉的官职以及关内侯的爵位,他根本就没在乎,若是看重这些,当初郭缊亲自来请他做雁门都尉时,他便不会不答应了。

李芸扶着郭氏,反而显得十分的镇定,可能是出于对张杨的崇拜,她觉得张杨一定不会有事。此次她作为新妇,自然要遵守一些风俗,便留在了张家坞堡内,帮助张武、李胜训练坞堡内的青壮。

如今的虓虎营军营,在所有坞堡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已经修建完成,甚至连张家坞堡的外堡,也夯实了地基,毕竟已经预料到了此地即将发生大战,张家坞堡的百姓自然会放下所有、全力以赴。

此时幽州塞外的数万鲜卑大军,已经向着幽州进军,由于不知道鲜卑人会先攻击哪个郡,延边的辽东郡、辽东属国、辽西郡、右北平郡、渔阳郡、上谷郡、代郡,这延边七郡皆是战云密布。

此时的辽东属国长史,正是尚书卢植的弟子、在胡人中威名赫赫的公孙瓒,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