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叔啊!就是因为其父子太过优秀,所以,困顿于云中、孤悬与大汉势力范围之外,一身才能得不到发挥,太过可惜!
以大汉如今的形势以及并州的局势,他们父子选的那条路,太过艰难,且终是难以长久,这又是何苦啊!”
郭昭用那看透世事般的苍老目光,扫了郭缊一眼,不在意地笑道: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世人行事,皆是喜欢选择一条轻松顺畅的道路,可若无前人披荆斩棘,世上哪来的轻松、顺畅的道路!
有些事,终究是要有人去做,迎难而上,方是真男儿所为!”
听着这个读了一辈子书,早已是智深似海、洞察世事的老族叔,讲述着人生哲理,本身就是饱学之士的郭缊,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张杨父子的路固然艰难,可若是能够获得一定的支持,慢慢发展起来,也并非全然没有好处,最起码不用受到大汉的束缚,可以肆意地发展自己的实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一旦让其发展起来,张家坞堡就能像一颗钉子般,钉在了匈奴、乌桓的要害之处,对整个并州来说、都会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可这颗钉子要想钉住,太难!即便钉下去,想不被轻易拔除,更难!因为,朝廷如今连使匈奴中郎将都懒得设立了,将监视匈奴的责任,交给了此时刚刚上任的并州刺史张懿。
刚刚上任的并州刺史张懿,虽然也是允文允武、颇具才能,对匈奴人的态度也是极为强硬。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任并州刺史董卓,在迁任河东郡太守时,将并州刺史府库搜刮了个干净,导致并州刺史府可谓是兵微将寡,钱粮短缺,张懿上任半年,多方奔走之下,才稍微有了起色。
并州不缺悍勇之士,稍加训练便是一支强军,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好的将领、不是短时间能够培养起来的。
好在此时的南匈奴单于羌渠父子,乃是上任使匈奴中郎将张修、扶植起来的亲汉派,对大汉的态度较为友善。
只是也就是因为、这父子是亲汉派,匈奴的一些贵族以及休屠王的后裔、休屠各部落,对此非常不满,对南匈奴王廷的羌渠单于父子的决定,阳奉阴违、并不怎么买账!
越想越头大的郭缊,只得长叹道:
“唉!难啊……小侄能帮文韬父子的,也只能是将稚叔的才能以及事迹,尽数书信告知并州刺史张使君,期望求贤若渴的张使君,能够对稚叔有所帮助吧!”
听闻郭缊此言,张杨的外祖父郭昭、原本苍老昏花的双眼顿时精光一闪即收,依旧保持着温和笑容道:
“有容此举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