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缓缓铺展在天边,它那橙红色的光芒逐渐收敛,给大地蒙上一层淡淡的余晖。草庐之外,太阳已然开始向着西山滑落,仿佛一个疲惫的旅人踏上归家之路。随着太阳的渐行渐远,气温也明显地降低了许多,一股刺骨的寒意悄然袭来,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寒冷。
诸葛瑾微微皱起眉头,他吩咐身旁的老仆去生起一堆火来驱走这恼人的寒意。不多时,老仆便熟练地点燃了篝火,熊熊燃烧的火焰跳跃着、舞动着,散发出温暖而明亮的光芒。整个草庐瞬间被这股暖意所笼罩,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和安心。
诸葛瑾静静地坐在火堆前,伸出手轻轻地拨弄着燃烧中的木柴。他的眼神有些迷离,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半晌之后,他缓缓开口道:“记得在阳都的时候,每当冬季来临,天气转寒,我们家中生起火堆之时,你二叔就总是喜欢斜倚在火堆旁边,手中漫不经心地拨弄着柴火,然后整个人就那样呆呆地望着火苗出神。那个时候啊,我常常好奇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如今想来,也许他心中有着无数的谋略和壮志未酬之事吧。而此刻的我,不也正如同当年的他一般,在这里默默地发着呆么。”
站在一旁的诸葛恪听到父亲这番话,连忙走上前来安慰道:“父亲,您不必如此感慨。虽说二叔父一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就非凡,但他却英年早逝,年仅五十四岁便已驾鹤西去。然而父亲您至今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康健,这一点可是比二叔父要强得多啦!”
诸葛瑾听了儿子的话语,转过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过了好一会儿,他方才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道:“恪儿所言不无道理。或许,这真的是唯一一处能够称得上我胜过他的地方吧……”说完这句话,诸葛瑾再次将目光投向那跳动的火焰,思绪仿佛又飘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诸葛恪望着眼前的父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发现,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曾经意气风发、智勇双全的父亲如今竟变得如此苍老和多愁善感。整整一天,父亲都在与自己谈论着往昔的岁月,那些回忆仿佛如潮水般不断涌来。
诚然,二叔父诸葛亮的确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但他终究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星辰。无论人们如何缅怀和凭吊,都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诸葛恪暗自思忖着,虽然对叔父充满敬意,但过度沉溺于过去似乎并无太大意义。
此时,诸葛瑾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诸葛恪,他那饱经沧桑的面容显得格外平静。缓缓开口说道:“今日让你一直倾听我的这些陈年旧事,想必你早就听得厌烦了吧?”
诸葛恪连忙微笑着回答道:“父亲此言差矣!父亲所讲述的过往经历,对于孩儿来说乃是宝贵的财富。通过追忆过去,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反思历史,这对孩儿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助益呢。”
然而,诸葛瑾并未因儿子的这番话而展露出笑容。只见他慢慢坐下来,神情严肃地继续道:“你能如此看待,为父深感欣慰。但需知,人总是会随着时间和经历发生变化的。就像方才你所说的那句‘二叔父诸葛亮再怎么伟大毕竟也已是历史’,若是放在从前,以我的脾气定会当场斥责于你。身为大丈夫,若不能在世间创立一番丰功伟业,即便长寿又有何用?不过,就在我即将发怒之时,却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克制情绪,最终还是忍了下来。由此可见,连我这个当爹的也算是有些许长进了。”
诸葛恪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嘴角微微抽搐着,然后便沉默下来,不再继续言语。一旁的诸葛瑾见状,轻轻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后说道:“然而,我之所以对你讲述这么多有关你二叔父诸葛亮的事迹,其中实则蕴含深意,但如今看来,你似乎尚未领悟到其中关键所在啊。”
听闻此言,原本有些懒散地坐着的诸葛恪瞬间挺直了身子,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恭恭敬敬地对着诸葛瑾抱拳行礼,郑重其事地道:“还望父亲大人不吝赐教,孩儿愿洗耳恭听。”
诸葛瑾微微点头,伸手再次端起桌上的茶杯,但只是将其握在手中,并未饮下一口茶水。他目光凝视着杯中清澈的茶汤,缓缓开口道:“如我方才所言,你那二叔父乃是被刘备不惜三次亲自前往草庐拜访,请出山来辅佐大业之人。
单就这份礼遇而言,其诚意可谓已达极致,世间罕有。但事实上,刘备相较于刘禅而言,对孔明的信任程度远不及表面所见那般深厚。
诚如我先前所言,刘备仅仅将孔明视作萧何一般的能臣,而非如同韩信般委以重任、全权托付之人。再者,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不是也曾对萧何心生猜疑么?连刘邦这般雄主都难免会有此等疑虑,更何况区区刘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