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顷,蒋琬、马谡等人到达崇政殿,向刘单行礼后,刘单赐坐众人开始议论。
这里插句题外话。在本书中曾有多位读者指出大臣们上朝怎么是坐着的?我虽然做了回答,但还是有很多朋友在问,那么就统一回答下吧。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直到宋代之前各个朝代对于官员们还是比较礼遇的,特别在汉代,官员们在上朝时向皇帝行完礼后是可以跪坐着的。之后的一些朝代虽然在上大朝时是站着的,但在平时面见皇帝时也是可以坐着的,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宋朝,宋朝的官家把大臣们背后的那张椅子一撤,那么官员们和皇帝的地位差别也就越加明显了,所以自宋朝之后官员们只能站着向皇帝汇报政务。不过也有例外,有些德高望重的老臣上朝时皇帝特别赐坐的情况也是很多的。
其次,我可以坦言我个人从小到大十分喜爱看历史连续剧,有些剧作我前前后后反复看过十几遍。所以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模仿电视剧片段改编的剧情,已经有多位读者发现并指出,可谓同道中人也。比如刘单上朝的模样我是按照陈宝国老师主演的《汉武大帝》一剧中的样子改编的;宦官宣旨是按照马跃老师主演的《贞观之治》一剧中的情景改编的;而科场舞弊张剑告发一事更是前半段借鉴了《康熙王朝》后半段融合了《雍正王朝》和《宰相刘罗锅》。没办法,我中毒已深,无法自拔。
话归正传,刘单将姜维的奏书令张正宣读后让众人商议如何处理此事。
丞相蒋琬率先起身奏道:“陛下,委奴国之事史书有记载,今他们既然来到我大汉朝拜陛下陛下自然当庄重接见,如他们愿意成为我大汉属国,我朝也自应接纳之。至于提到的救援一事,臣以为我朝目下重点乃是恢复国力然后一举消灭东吴一统天下,因此并无多余的力量抽调军队远赴异域去帮助我们并不了解情况的他国。再者,委奴国和狗奴国到底孰是孰非我们也不清楚,地域等情况也不清楚,动用大军漂洋过海千里迢迢的赶过去实在太凶险了。综上所述,臣以为陛下可以接纳委奴国的归附,也可以派遣使者前往调停其与狗奴国之间的战争,至于派遣援军臣以为暂时不可。”
刘单很认真的听完了蒋琬的议论,虽然蒋琬的想法刘单早就想过了,但是听大臣们的说法是有必要的,说的也有道理。
董允接着起身道:“陛下,臣以为丞相大人所言甚是。我朝虽然消灭了曹魏,统一了中原,国力较之前提升不少,但和董卓之乱前相比国力仍然薄弱,人口也减少了许多,百姓们的日子并不是过的很好。动兵之事最是消耗国力,能避免应该尽量避免。当然了,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比如消灭东吴混一天下这就难以避免,只能动用武力。委奴国之事臣以为可以不动兵还是不动兵的好。”
董允早在刘禅做太子时就一直跟随在刘单身边。此人身性刚直,敢于进谏,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对他的话刘单一直很重视。
这时侍中郤正站了起来。郤正是益州本土人士,此时不过二十多岁,是刘单亲自发现的人才。在历史上,郤正是在蜀汉灭亡之后唯一一个跟随刘禅前往洛阳的大臣,对此刘单熟记于心。就凭他这份忠心,刘单也要重用之。况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刘单发现郤正身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很擅长草拟奏书,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经他手的奏书、文稿基本不需要再行润色,足见其文采极佳。
只见郤正道:“臣以为二位大人所言均有道理,臣也以为凡事一动不如一静,事情是需要一件一件去办的,等我们统一天下后有了足够的力量再去处理委奴国之事也为时未晚,还请陛下三思。”
刘单听完仍然未置可否,看着马谡问道:“幼常怎么不说话?”
马谡站起身答道:“臣以为对于此事可先派遣使者前往劝慰二国停战,这点和三位大人的想法是一致的,但如果狗奴国不从仍然向邪马台国开战,臣以为陛下当派遣援军支援邪马台国并且荡平狗奴国。”
刘单闻言先是一愣,然后笑道:“幼常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