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孙权兵败

第七十章 孙权兵败

果不出做杨洪等人所料,当年八月,东吴孙权看蜀汉始终不出兵北伐曹魏,自己不想失去曹丕新亡、人心不稳的大好时机因而下令起两路大军,一路由左将军诸葛瑾率军两万余人攻打襄阳,自己亲率大军五万攻打江夏。

要说这东吴政权,在实际开创者孙策那个年代,孙策征战沙场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年仅二十几岁就打下了江东这一大块地盘,如果孙策不是二十六岁就英年早逝了,他是否能有更大的建树是很难预料的,至少对于曹操而言是个巨大的威胁。可惜孙策在二十六岁时就死了。

继承他基业的二弟孙权也是位奇才,但就像孙策所说的那样,孙权善于政治,而不善于行军打仗。有意思的是在汉末三国时代统共有三场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后两场战役都和孙权有关,而且孙权都是防守方,都获得了胜利。

但是孙权这个人亲自统率军队作战战绩客观的说很不理想,十战九败。最惨的一次是在“合肥之战”,自己统帅十万大军却被曹魏张辽的八百精兵打败,自己也差点被俘。

就说此次孙权亲率五万大军攻打江夏郡,太守是原荆州牧刘表手下的大将文聘,此人在荆州待了数十年,极有威望。当时文聘的守军人数不多,而且城池并不坚固,但硬生生的守御了二十几天孙权竟然攻不下来,最后只好撤军回师。也有史料记载孙权是中了文聘的“空营计”而撤兵的。照录史料如下,供读者参考。

“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江夏)。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文)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三国志·魏书·文聘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再说另一路诸葛瑾统率军队攻打襄阳。诸葛瑾是诸葛亮的长兄。诸葛亮一家共兄弟姊妹五人,长兄诸葛瑾,当中是两个姐姐,诸葛亮排行第四,幼弟诸葛均。诸葛三兄弟,诸葛亮在蜀辅佐刘备父子,诸葛均跟随诸葛亮也出仕于蜀汉。诸葛瑾在孙权继位不久后即投靠,深受孙权器重。

但是诸葛瑾不像他的二弟有出将入相之才,他领兵作战的能力实在不行。通观史料,诸葛瑾领兵作战就没有打过胜仗。奇怪的是孙权偏偏将统率军队的重要职务交付于他,比如此次他担任的是左将军,属于“名号将军”,在军队中的地位只逊于大司马(不常设)、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孙权称帝后,更是封诸葛瑾为大将军。

这真是让人觉得奇怪,一个不会行军打仗的人孙权为何要让他统率军队?难道是出于信任才让他掌控军队自己放心?

所以此次诸葛瑾攻打襄阳仍是一如既往被司马懿、曹真打的大败,回师撤退。孙权的这次北伐中原宣告失败。

消息传入益州,刘单叹息道:“果不出相父所料。”

这时,夏侯忠向刘单禀报说:“李严大人自江州赶到成都求见陛下。”

刘单命请李严和诸葛亮到崇政殿议事。

然后,刘单整了整衣冠前往崇政殿。李严已经到了。

见到刘单,李严连忙下跪行礼。刘单将他扶起,笑着说:“经去年江州一别又一年多了,正方大人可好?”

李严答道:“谢陛下挂念,臣一切都好。”

刘单命侍者给李严赐坐上茶,李严谢过后在刘单的右手边坐了。

刘单说:“正方大人知道这次朕为什么请你到成都来吗?”

李严说:“难道是陛下想让臣领兵北伐?”

刘单说:“不是,目下而言我大汉北伐时机尚不成熟。”

李严说:“那陛下找臣所为何事。”

“相国到!”门外侍者叫道。

诸葛亮入殿后,先是对刘单行礼,然后笑着对李严说:“正方,咱们好久不见了。”

李严看到诸葛亮也很高兴,仔细看了看对方,笑着说:“自永安一别四年过去了,丞相越活越年轻了。”

刘单看向诸葛亮,见他今日确实和平日不同,好像特别高兴,刘单问道:“朕看相父今天喜形于色和往日不同,是遇上什么喜事了吗?”

诸葛亮笑着说:“前面御医到臣的府中给贱内把了脉,说是贱内有身孕了,陛下,臣没想到臣都四十多岁了还能做父亲,所以高兴不已,有点忘乎所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