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议,尊齐王为义帝,大家在他的带领下,继续抗秦。”
谁能想到,洛邑的会盟一开场,赵相张耳就如此表态,使得众人猝不及防。
“张耳这个浓眉大眼的,怎么也投靠齐国了?”阿盛在惊喜之余,也不由得狐疑起来。
思考了一下,他把功劳归结于郦食其、陈平以及韩信等人身上。很显然,郦食其与陈平的北方之行收获满满,帮他争取到了张耳的归顺。而韩信指挥的荥阳之战,又使得对方看到了齐国的实力。
坦白来说,此时阿盛感觉有点对不起张耳——因为此前齐国的势力已经在赵境大肆渗透,几乎把对方这个原来的赵国国相逼成了常山王。可对方却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而是选择了以德报怨。
当然,此时贯高等人尚未东窗事发,所以赵国方面的反弹外人还不知道。
接下来,还没等到阿盛有所反应,陈平就率先表示赞同。在其他人看来,陈平此举只不过是跟老上司保持一致而已,因此也并没有多想。
而张良也是在略微思索之后,表示了附和。其实,此时的谋圣并不确信这种权利架构是最好的划分胜利果实的方案,但这至少是他可以接受的一种方案。
其实,张良原本害怕众人不思进取,只是让韩魏复国就匆匆了事。如果那样一来,他的韩国又将处于抗秦的第一线,而且可能还会跟魏国发生领土纠纷——起码在颍川郡的划分上,他料定亲赴战场的魏豹绝对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
所以张良以为,继续将蛋糕做大才能维持联军的团结。起码魏国如果能收复河西故地的话,对于原属于韩国的颍川就不会那么感兴趣。
可问题是,继续向西攻打秦国,对于东边的齐国和南边的楚国似乎没有直接的好处。如果说楚国人可能为了复仇而继续征战,那齐国人为什么要继续打呢?
而张耳恰恰提供了一个理由:我们认你当老大,那你不得战斗到底,同时也给小弟们提供一些福利吗?
于是乎,最终的压力给到了宋义这边。坦白来说,楚国同样作为大国,他并不想使得楚王低齐王一头。可是,如今楚国的情况是一团糟,新的楚王熊心只不过是范增找来的一个小孩子,他又拿什么跟齐王来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