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城中,宋义还没习惯令尹的工作,就在短短的几周之内经历了大起大落。

首先是捷报频传,不仅项家军飞速收复郢都的消息,使得楚国人民异常兴奋;他离去之后的彭城军居然也参加了阳夏之战,并且作为联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下了赫赫战功?

宋义就这样首先感觉到了双喜临门...

可是,正当他准备按照昌平君留下的计划,配合其他方向的联军,继续抗秦以及反攻韩地的时候,楚王却想着见好就收。

楚王一方面否决了众人之前定下的“五年平韩”方略,另一面还严令项家军在收复南郡故土之后就作壁上观,不再去进攻秦军。

哪怕宋义是个平素谨慎的保守派,对于楚王的这一连串命令也是很不认同。他不明白,楚王为何在此时还抱有幻想,以为秦国会饶了他们?他更是预感到,一旦联军内部有人开了个坏头,在盟友拼命的时候坐观成败的话,那将很难保持团结,而更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宋义也不是没有在楚王面前据理力争,可是人家楚王也是有理由说的——在他的“领导”下,楚军收复了郢都故地,还和韩国与齐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他可是“一鸣惊人”的雄主,而宋义又怎么能轻易看懂自己的野望呢?

更何况,在宋义到来之前,楚王还飞快地复原了官制。于是此时仅仅担任“令尹”的宋义比起原先的“相国”昌平君,权限小了很多。如今的宋义几乎丧失了自主的决策权,只能作为楚王命令的一个首席执行者。

而这一晚,老朋友齐国使者高陵君前来拜访,当宋义以为终于可以暂时抛开工作上的烦恼,与知己好友一番倾诉之际,却发现对方带了一个不速之客过来。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流亡在楚地的韩国相国——张良。

宋义虽微微一愣,但很快就从容掩饰了起来。但他还是略带好奇又有点责怪地向张良问道:

“子房,你怎么也来了?”

谁料,张良却抓住他的这个话茬,诉起苦来:

“我倒是想走...奈何楚王不让啊!”

“咦?此为何意?”宋义不解道。

见状,高陵君也在一旁补充道:

“你看吧!我就说此事宋义大哥绝不知情,定是那楚王自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