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陆运。”刘季答道。

“果然,差点就忘了还可以‘陆上行舟’!”阿盛也在心里感慨道。

话说回来,他虽然对西方的历史了解的不多,但对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还是略知一二的。在此役中,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就别出心裁地运用了“陆上行舟”的方式,使得舰队通过了守军设置的横江铁索,然后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了君士坦丁堡侧后的海湾内。

不过,奥斯曼土耳其人具体是怎么操作才实现这一壮举的,阿盛并不清楚。但好在,刘季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此时正在娓娓道来:

“属下了解到,相国大人一心想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工作,因此一直也在暗自研究。目前的设想是,可以参考‘车轨\u0027的原理,在两河之间修筑一条驰道,然后运用马车以及人力,将船只抬出水面运送。”

“驰道?车轨?相邦,此事或许可以一试!”郦食其此时也渐渐听明白了。

“原来如此,这相当于是在两河之间修建一条那个时代的铁路啊!”抱着这个念头,齐相果断点头答应了。

为什么“车同轨”是一项壮举呢?那是因为在先秦时期,路面的条件很差,战车、马车都要沿着之前道路上留下的车辙印才能更快更平稳的行走。可是,各国的车的轴距却不是统一的,而是有的宽,有的窄,这使得从一国到其他国的,往往就得需要换车——不然一国的车到了另一国就无法合辙啊!

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华之后,则是规定了统一的轴距,然后在全国修建了“驰道”——相当于在近代统一了铁轨的标准,然后建设了主要的铁路干线。

此项工程,自然是得罪了先前的有车一族,但也为后世的交通便利打下了基础。不仅他秦始皇方便四处巡游了,人家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沿着驰道入关中的速度也很快!

而在现在这个情形之下,齐国相当于要在原来的荒野上修建一条新的”铁路“,这固然需要耗费一定的民力,可是却不会得罪任何人。

在阿盛看来,有了“君士坦丁堡之战”的先例,“陆上行舟”一定是可行的,至于是采用修”驰道“的方案还是其他什么别的方法,那是可以再实地考察和验证的。

当务之急,还是要抢时间!大体的方案有了,人力也到位了,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赶紧开干吧!

不过,在齐相将刘季委以重任之后,郦食其的一句感慨又提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