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台柳,折于我手

武松近来书读得勤,又有过目不忘之能,一见这行字,立时想起了“章台柳”的由来。说是唐朝有个诗人叫韩翊,与名妓柳姬相恋,后来韩翊去外地做官,因安史之乱爆发,不敢携柳姬前往,这一别就是三年。于是写下“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的名句。

后来,“章台柳”也就成了青楼女子的代称。

招牌上的两行字显然是青楼女子所写,看得出来,写这两行字的人对自己的命运既迷茫又不甘。

武松暗道,这词做得好,字写得也好,放在后世大概是一名女学霸,不是985也是211莫属,可在这个时代,只能弹琴唱曲,在达官贵人面前卖笑。

武松忽然对作词人有了几分兴趣,便迈步走入巷子中。巷子幽暗,只在两旁墙壁上挂几盏气死风灯,武松暗道,看来这家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约莫走了五六丈远,巷子便到头了,武松走进一间小院,院子不大,但布置的十分精致,假山流水一应俱全。

板门半掩着,一块青布幕悬在门上,里面挂着棉布帘,屋顶的烟囱烟气腾腾,可见里面暖炉烧得正旺。

“小可贸然到此,不知是哪家姑娘的闺房?”武松还是第一次逛青楼,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便直来直去问道。

话音乍落,一个丫鬟掀开帘子走了出来,道:“哥哥高姓,从哪里来?”

武松略微不喜,我问话你不答话,反倒来问我,于是又问道:“敢问姐儿,外面招牌上的字是哪位姑娘写的?”

丫鬟抿嘴一笑:“还有哪位姑娘,我家只一位姑娘。”说着话带武松往里面走,口中叫道,“李嬷嬷,有客来了。”

武松在厅中坐下,不多时出来一位嬷嬷,见了武松便笑成一朵花,道:“官人来的真是时候,今儿个可是我家姑娘最后一晚了,明儿个再来,可就见不着她了。”

武松笑问道:“怎地,姑娘明儿个就进宫不成?”

李嬷嬷道:“却也差不离,姑娘明儿个进樊楼,凭我家姑娘才艺,到哪里都是花魁!”

武松见李嬷嬷东拉西扯,就是不请姑娘出来,心中清楚原因,于是从怀里取出一锭二三两的银子,道:“是在下的缘分,给嬷嬷买杯茶喝。”

李嬷嬷见了银子更加眉开眼笑,道:“官人豪阔,要见姑娘也行,但有三条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