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瞻部洲玉堂城破晓镇无妄酒肆楚江王海窟,曾藏有一本《定虚空残卷(一)》,起初戚灵认为是世间的高士奇人有分卷写书的癖好,不过此刻,心中隐忧起来,这薄如蝉翼的纸页背后,透着一股难以捉摸的气息,像极了一场别有用心的布局谋划。
毕竟远隔数十万里,西岭边陲的古城中,藏着一本《定虚空残卷(二)》,甚至按照次序被戚灵给碰上了,天底下岂有此种巧合?难不成,往后还有卷三,卷四?
千百年来,这藏风楼中的古籍善本,入楼之时,必会被楼主校阅审视,总不能是市井书贩论斤打包,整箱整柜夹带着进来吧。
戚灵按住这卷二定虚空,思索片刻,还是没有翻开。
因为这本残页纸质与卷一不同,质地较薄,却手感韧性极佳,类似南瞻部洲棉连纸,非常适宜用来拓印碑帖,只须拓印之人手法高妙,墨色层层扑打,拓本效果,会从最初的蝉翼拓变为乌金拓,是南瞻部洲金石收藏名家的心头好。
而且定虚空此种冥力,楚江王曾亲口说过,人学一卷,免刀兵水火之灾,妖学一卷,妖学一本,可逞屠戮生杀之强。但坐处,有万魂朝礼,但行处,有冥力随身。之前戚灵掌握的那团妃红色光影,与日尊宗咸的灰色光影如出一辙,证明西洲之地,的确有人能够驾驭冥力。
然而戚灵清楚记得,这定虚空的效力,最初时候仅能存在不到半个时辰,不曾想身在清微山遭受火刑之后,定虚空居然自那时起变得持久不散。
道藏典籍记载,凡物经火则寿,土石泥浆经火一烧,则成陶瓷,胎釉万年不损,木枝根茎经火一烧,则成焦炭,也可稳固万年。
倘若人身灵根遭火一烧,熏燃了魂魄神识,定虚空是否也将万年不息?
戚灵已经在尝试了。
如今那团妃红色光影,浮于九玄宫上空,天庭山根之下,戚灵对这三十三座神山寄予厚望,若大愿难成,好歹留有一处彻底隔绝业海的所在,不仅曾请白酉寻回了一批清微弟子,更打算送百余位妖族登天证道。
这定虚空卷一,仅是初步掌握此种冥力的话,戚灵判断,卷二或许只是使得卷一效力更上层楼,可能是扩大范围,也许也能增长时效。
戚灵将暂时弄不清根脚的《定虚空残卷(二)》收拢袖中,再次引风翻书,沉浸其中,三日之内,过眼了三千卷。
凡夫读书,一目十行,长戚读书,字字入风。
这种“炼字入风”之法,是戚灵观看到菩提精舍那本贝叶经后,自己琢磨出来的,妙札文字既然有静的一面,也就有动的一面,那么以风灵咒力摩挲之上文字,以动入静,再删繁就简,提炼出文字神髓,使得字与风合,风与心合,那么就算是再次以静入动了,不过这肯定要施咒之人心神无比契合风灵,否则浩如烟海的文字如战阵在前,一齐掩杀向了施咒者,则能轻而易举摧断心神与自然灵力的勾连,那么就谈不上将一个字,拆解成为动与静两个层面。
三千卷中,所涉驳杂。
其中一本《巫道源流》文笔犹为精妙,戚灵专心翻了一遍,才对这万年以来的巫术衍生法门有了粗略认识。
后世巫师能熟练操纵地、火、水、风四灵咒力后,竟有意将灵气引入体内,妙转运化,寄存在人身气府窍穴,与南瞻部洲清微修习真气的法门十分相似,只不过灵气入体后,不会如同真气那般与肉身亲和,能久久用功,贮存丹田。
一旦巫师心神受扰,不能定心凝神,入体灵气则会迅速散逸,重归于天地。
于是巫师们便别开生面想出个弥补的法子,就是以初阶封印之法,将世间凡物存入体内窍穴,随后再引灵气入内,一气一物,同归一处,此时再沉寂心思,专一蕴化灵气,则能使凡物将灵气悉数吸纳,如此一来,即便是稍后松懈片刻,灵气也不至于散归体外,反而贮存于那物件当中,物件吸纳灵气到了某种程度,竟如同开了窍的婴童,可以与巫师神识勾连,到了此种地步,那件凡物也足堪称宝器。
这就是当世西洲盛行的炼物之法,所炼之物也可称为“本命法器”。
戚灵想起了唐歌盼那对名为垂灵锁的耳环,能随心施放,困锁桑姑真身,应该便是契合此术而成。
至于宝华城内,那张记载录宝器排名的《天宝册》,里头诸般玄妙神物,多数也是因炼物之法制成。
戚灵想到此中关节,摘掉了鬓角那对住着玄松魂与雪琴魄的耳环,握在掌心,以粹然风灵,将耳环封入劳宫,旋即注入骇然灵气,这股风灵之重,之纯粹,寻常巫师绝难效法步其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