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儿对今日之事有何感想?”刘辩退朝后,直接来到长秋宫,向太后何莲请安。何莲问道。
刘辩闻言,义愤填膺回道:“母后,董卓这厮却有不臣之心。老师刚刚离开洛阳,此人便如此狂妄。他难道就不怕老师回来,找他的麻烦吗?”
“怕?他怎么可能不怕。但是他依然这么做了,辩儿啊,你可知道这是为何?”何莲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恼怒。
“孩儿不知,还望母后为孩儿解惑。”刘辩满心疑惑,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有人会不惧生死。
何莲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那是因为董卓的野心太大,已经超越了他对死亡的恐惧。此次护国太师不在洛阳,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他要么拼尽全力去搏一把,要么灰头土脸地退回河东郡,一辈子做个默默无闻的太守。他不甘心一辈子就屈居于一郡之地,所以只能冒险一试。若能成功,他便能坐拥天下,尽享人间荣华富贵。若是失败,大不了就是一死。如今的大汉天下,像董卓这样野心勃勃的人比比皆是。倘若天下一乱,群雄并起。到时国将不国啊!”
何莲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她似乎已经看透了这世间的人心险恶。
刘辩听着母亲的话,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明白了董卓的决绝,也感受到了母亲的忧虑。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成长,保护大汉天下,让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
希望自己能在护国太师的庇护下,将大汉天下经营的越来越好。
然而,刘辩不知道的是,今后的事态发展远远超乎了他的认知。甚至颠覆了他的想象。
几日后,王允的司徒府内,就上演着这样一幕。
一日,司徒王允在侍班阁子内,环顾四周,看到旧日的臣子们都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之情。
他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似乎在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
王允轻声说道:“今日老夫贱降,晚间屈尊众位到舍下小酌几杯。”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谦逊,仿佛在请求大家的应允。
然而,众官们齐声应道:“必来祝寿!”声音响亮而坚定,透露出对王允的敬重和愿意一同庆祝的喜悦。
王允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在这一刻,他深深感受到了众人的情谊,这些臣子们愿意抽出时间来参加他的寿宴,让他倍感温暖。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聚会,更是大家对他的尊重和支持的体现。
此时,侍班阁子内弥漫着一种温馨而感人的氛围。
臣子们彼此交换着眼神,微笑着,心中充满了对王允的祝福。
他们明白,这次聚会将是一次难得的团聚,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每个人都期待着晚间的到来,一同举杯,共同祝愿王允长寿安康,共享欢乐的时光。
当晚,王允在后堂设宴,公卿们纷纷如约而至。酒过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起来。
众官皆惊,赶忙问道:“司徒贵诞,此乃大喜之事,何故发此悲声?”
王允缓缓抬起头,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打转,他哽咽着说:“今日并非贱降,实因心中烦闷,欲与众位一叙。董卓那贼子欺主弄权,社稷朝夕难保。遥想高皇当年,诛秦灭楚,何等威风,天下尽收囊中。谁曾想,时至今日,江山却要断送在董卓之手!每每思及此处,老夫便心如刀绞,此吾所以哭也。”说罢,王允涕泪横流,悲痛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