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县衙门前

征服者征大人的豪华马车在清晨的薄雾中徐徐驶入西藏纳城,这里空气稀薄却格外清新,远山的白雪与碧空交相辉映。马车一进城门,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居民们纷纷驻足观望。征大人的名声早已传遍西藏各地,当地县令早在消息传来时便组织衙役将县衙清扫一新,准备以最高的规格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钦差大臣。

县衙门前,县令亲自带着众官员恭候,个个整装肃立。征大人的马车停稳,随行护卫井然有序地站成两列,接着车门被一名侍卫小心推开,征大人从车内缓缓走出。他身着华丽的长袍,步履沉稳,目光如炬,顿时让人感受到其威严。县令连忙上前行礼,口称:“下官纳城县令卓尔吉,恭迎钦差大人莅临指导,纳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征大人微微颔首,示意不必拘礼。县令引着征大人迈入县衙,沿途两侧排列的衙役齐声高呼:“恭迎钦差大人!”声音洪亮,气氛庄严。县衙大堂宽敞明亮,正中悬挂着清朝圣祖康熙帝御赐的“廉明公正”匾额,两侧对联书写着“持正直道,心怀苍生”。征大人一边打量着县衙的布置,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随行人员的神态。

入座后,县令命人奉上当地特制的酥油茶和青稞糕,茶香四溢,糕点细腻可口。征大人品尝后轻声赞道:“此茶浓厚绵长,入口别具风味,想必是用心制作。”县令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喜悦,连忙回道:“大人谬赞,这酥油茶乃是当地百姓每日必备之物,也是纳城的民俗之一。大人若有兴趣,下官定派人送上一些作为纪念。”

寒暄过后,征大人言归正传,询问纳城的具体情况。他直视县令,问道:“卓县令,纳城地处边陲,民情如何?治安是否安定?百姓的生活可有困难?”县令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紧张,似在斟酌如何回答。他略作迟疑后回道:“回禀大人,纳城虽地处偏远,但百姓淳朴,多以放牧和农耕为生。然而,近年高原气候多变,牲畜存活率下降,部分百姓面临生计困难。此外,因距离中心州府较远,巡防力量稍显不足,偶有山匪骚扰边村,令人颇为头痛。”

征大人听后眉头微皱,缓缓说道:“山匪作乱,岂能置之不理?这不仅关乎百姓安危,更关系到朝廷威信。卓县令,你可曾采取什么措施应对?”县令忙答:“下官深知匪患难容,已组织衙役加大巡逻力度,并动员民众协助防守。只是,山匪熟悉地形,行动诡秘,衙役人手有限,难以彻底剿灭。”

征大人沉吟片刻,随后站起身,步至大堂正中,目光坚定地说道:“治匪之事绝不能拖延,本官此番前来,带有御林军和大内侍卫,皆是朝廷精锐之士。即日起,整顿队伍,与地方衙役通力合作,剿灭山匪,为百姓还一个安稳的生活。”他的话掷地有声,令在场众人无不肃然起敬。

县令激动地拱手道:“下官代纳城百姓多谢大人仗义!有大人相助,此事必能迎刃而解。”征大人微微点头,随后转身吩咐随从将随行物资中的药品、粮食分发给县衙,命令县令尽快安排发放给有需要的百姓。他强调道:“百姓为国之本,治理地方,首重民生。卓县令,务必将这些物资用到实处,不能有丝毫的虚报或中饱私囊。”

县令连忙跪地领命:“下官必不负大人所托!”接着,他提出邀请征大人前往后堂稍作休息,征大人却摇头拒绝,表示希望能亲自到城中走访一番,了解百姓的实际情况。县令闻言,大为敬佩,亲自陪同在侧,一路为征大人讲解纳城的地形和风俗。

途中,征大人见到有百姓正在搭建牛棚,便停步问道:“此事为何需如此多人齐力而为?”县令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高原上风大雪厚,牛棚需特别牢固。搭建牛棚时,村里人会互相帮忙,这也是当地的传统习俗之一,体现了邻里间的互助精神。”征大人听后露出赞许之色:“如此和睦的乡邻之情,实为难得,当加以维护。”

待巡视完毕,征大人返回县衙,召集县令及主要官员,详细部署剿匪行动,并决定次日亲自前往山林查看地形。他的认真态度和务实精神令县令等人深感敬佩,纷纷表示定全力配合。这一日的相处,不仅让征大人对纳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当地带来了切实的改变。随着夜幕降临,县衙大堂内灯火通明,征大人与县令商讨良策,直至深夜,纳城的未来也似乎在这盏灯火中愈发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