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不能全怨杨川一人

彼时,一旁的孙信挑着眉,默默看着丞相的这一番表演,心中也对齐国旧臣们的思想彻底失望。

国盛之时我沾光,国弱之时我甩锅。

当年领先六国而强盛的大齐,之所以会沦落到如今的地步,满朝文武都脱不了责任啊!

...

另一边的杨川,在细细斟酌一番后,决定先砍一砍价。

三百万两黄金拿出来,固然会要了大齐的老命,同时整个国家的气运,也很有可能会被大康借走。

既然如此,便只能另想办法,尽量减少一些赔款,在其他地方替康国找补回去。

“邹先生,大康女帝要的这个数额,恕我暂时拿不出手。”

“不如这样,我且先给贵国赔偿款二百万黄金,剩下的,我们大齐若能在贸易上发展起来的话,同时也可以将政策推行到边境三城,你看如何呢?”

一向桀骜不驯的杨川,还是第一次如此谦逊地与康国使臣对话。

而邹志平虽是以使臣身份出行齐国,但真若比谋略与言论的话,他甚至给杨川提鞋都不配。

而杨川的这番计策,明显又将康国刚刚占到的便宜拿了回来。

毕竟,那三座边境城池,原本就属于大齐的地盘。

在这个七国争雄的时代,百姓们的国家意识还是十分强烈的。

可以说,即便割让了三城,但城中百姓依然默认自己是齐国人。

然而,作为现在实质掌控三城的大康帝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要对这三城事实抛弃政策,以至百姓不能与国家获取同等利益,无疑是直接寒了百姓之心。

而杨川此番操作,看似是无偿为三城拉动经济,实则是趁机拉拢人心。

正如他前日同田月莹所说,只要能让三城百姓与驻军皆感受到大齐带来的天恩,到时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将此三城收回囊中。

显然,邹志平虽是皱眉想了半天,却没有发现任何奇怪的地方。

反而觉得这一次,是杨川彻底走投无路,才终于肯低头弯腰,主动与大康商议和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