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最是离别苦,风云诡谲时

洛州刺史,托朝廷之名,十万火急,自东都传来书信,苏无名,上官瑶环,卢凌风三人急赴洛阳。

事出非常,众人虽疑惑,但还是很快动身成行,上官瑶环与苏无名将一系列事宜交代了宁湖诸吏,便与贺蒙贺犀于城外辞别,就此踏上了洛阳之行。

“裴兴,洛阳繁华,你流落江湖甚久,就不想回去看看吗?”李伏蝉难得愁绪,看着眼前年岁不大,却满是沧桑的汉子,忍不住劝道。

裴家名门望族,洛阳便是裴兴这一脉的故土,只是,西域征战,无间炼狱中百态磨砺出了裴兴鬼神一般的身手,却也留下了心魔,他不愿面对那个无情冷血的自己,故流落山野,浪迹江湖,以命搏命,也不知是在欺骗自己,还是在逃避心魔。

数月来,再与李伏蝉和成乙重复,结识了众人,裴兴那阴郁绝望的心头,终于破开了一条裂缝,淅淅索索的阳光一点点的渗透进去,如今,死志消散,整个人倒像是焕然一新,笑容少了些疯狂,多了些开朗。

只是,洛阳故土,旧人故识,于裴兴而言,恍如隔世,他虽心魔消散,却似淌过了沧海桑田,此刻的他,并不愿归乡。

裴兴遥望洛阳,目光深沉,嘴角却露出了那日花海中,似抓住阳光的笑容,“洛阳故土,我迟早会回去的,但不是现在!”

李伏蝉看着眼前的人,比起重逢之时,少了些狠厉,多了些柔和,李伏蝉不由心安了不少,起码,这个人终究重新对这人世间有了留恋。故人凋零,裴兴这样的人,不该蹉跎日月,泯灭江湖,李伏蝉也深怕这只不惜命的豺狗真的有一天,死于江湖的恩怨情仇。

成乙缓缓上前,他虽目不视物,却仍记得初见裴兴时,那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再遇,虽见不到裴兴的颓废与沧桑,但那敏锐的感知却更能体会到裴兴身上的那股死志,好在,如今的裴兴,似乎重新焕发了生机,与他往日同李伏蝉重逢时一般无二。

“裴兴,江湖路远,一路保重!”成乙终究是那沉默寡言的汉子,知晓裴兴意愿的他,只剩下这句最真挚的祝福。

裴兴洒然一笑,回头看了看成乙那苍白的双眸,心头一酸,那个沙场修罗,数次救他水火的战神,如今也是这副模样了,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成都尉,成兄长,来日方长,江湖再会!”

裴兴去了,一一拜别众人后,毫无拖沓,牵着他的爱马,一个人,一匹马,渐渐朝着另一个方向远去,众人凝望的他的背影,直至消失在道路尽头。

阔别裴兴,一路前行,薛环忍不住开口问道:“伏蝉阿兄,你说,裴先生会去哪里啊?”少年人眼中藏着好奇与悸动,他出身卑微,却生有一颗进取之心,不以己卑,又与众人相处日久,学到了好多道理与武艺,如今的他,早不是裴府的那小小家奴,而是一位有着抱负与学识的大唐儿郎。

只是,少年人终究藏着对江湖的向往,庙堂高远,江湖却近在眼前,故而有此一问。

李伏蝉摇了摇头,想起裴兴的性子,笑了笑,道:“裴兴性情不羁,本是个活泼开朗之人,如今虽性情大变,但本质依旧,或许继续捉刀,或许,游历江湖,人各有缘法,我也不知他会何去何从!”

薛环点了点头,卢凌风驾着马,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徒弟,一眼便看出了薛环的心思,出言道:“薛环,江湖悠远,亦非善地,你年纪尚小,读书明理,勤学武艺,将来无论何处,你都大可去得!”